今日中国


十年·跨越: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012-11-13 11:37:03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人民网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十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走出危机,调整结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6年实现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

“最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大大超出预期,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增速比较平稳,这是此前经济周期所不具备的。”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说,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一番的目标,已在2007年提前实现。

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四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这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也带来了严重冲击,打乱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这一年,经济下滑,出口减少,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数增加。这一年,中国经济增幅掉头一路向下,从一季度的超过10%,下滑到四季度的不到7%,下降的幅度令人担忧。而挑战的更严峻之处在于,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以上……

面对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许多人不禁要问:中国这个有“世界加工厂”之称的经济体,能不能抵御得住外需急剧下降、大量出口企业停工的猛烈冲击?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能不能承受城镇失业人员增加、上千万农民工回乡的严酷事实?中国保持了30年的快速增长势头,会不会就此戛然而止?中国经济又会不会被世界经济拖垮?

面对猛烈的冲击,中国用最快的速度推出了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力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外需不足内需补,一方面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启动实施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另一方面,推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大规模刺激政策将促内需与调结构、惠民生相结合,4万亿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与民生相关的领域。此后,陆续制定并实施了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期在保增长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

关键时刻,我们的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共渡难关,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书写了精彩的中国答卷: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同时,我们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止。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务院首次针对民间投资发布综合性政策文件。2012年,各部委又密集推出落实国务院文件、推动民间投资的工作细则,以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1

2002年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10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10年。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