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中国政府新大考:应该怎样管社会?


2012-11-13 11:40:08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人民网

中国正在迎来一轮新大考。

在短短60年的时间里,我们把中国已经建设成“世界第二”的经济体,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是,我们能否同时建设出一个稳定有序、公平正义、幸福平安的和谐社会?

这正是社会管理所要解答的问题。

近年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社会管理,不仅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也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问题。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改革到一定时候,必然会触及到政治、社会更深层次的矛盾,所以社会的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管理的方式、服务的水平也需要随着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与之相适应。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为描绘未来中国和谐社会的宏伟画卷勾勒出蓝图。

执政新课题

2011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这标志着我国对社会管理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推进进一步深入。

“社会管理”的提法,在过去并不多见。直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并提。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更是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而“社会管理创新”的口号最早由全国政法系统提出。2010年各级政法系统一直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 2011年2月,中央党校举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会,胡锦涛等九常委悉数出席。此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执政党全面推行的一项工作。当年5月30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短短3个月之内,社会管理问题两次进入中央高层议事日程。

2011年被一些评论称为“社会管理年”,“社会管理”也成为当今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社会管理”是一个老问题,是任何一个形态的社会都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但是,“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新问题,因为在当前这个社会剧烈转型的时期,旧的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妥善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以创新思维探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管理模式,成为中共执政的新课题。

“社会管理”之所以这么受瞩目,从侧面说明了当今社会所处局面之复杂,问题之尖锐。今天的中国,某种意义上,正是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阶层分化,流动加剧,各种利益格局多元,社会转型尚未完成,新老矛盾叠加交织。特定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其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可谓举世罕有,史无前例。

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省部级干部研讨班开班式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结构已经达到了工业化社会中期阶段水平,但社会结构明显滞后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呈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

提高人民幸福感是社会管理的应有之意。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保护、维护群众的权益,促进社会公正,保证社会公正是核心。社会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既要追求秩序,又要激发活力。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提高幸福感,也是我们社会管理追求的一个目标。

1   2   3   4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1

2002年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10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10年。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