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载人航天:在追梦中茁壮成长


2012-11-09 10:51:18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人民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在十三个世纪之前写的这两句诗,仿佛“预言”一般,映照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壮阔之路。

古有“万户飞天”、“嫦娥奔月”,追溯历史,中国的祖先们从很早就开始向往太空,时至今日,“飞天”这个萦绕在中华民族心头千年的神圣理想,终于在最近十年内得以真正实现。

到今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整整20年。前面的十年,我国发射了四艘神舟系列飞船,不载人、打基础;后面的十年,是中国航天真正实现“载人”飞行,并一步步完成从首次载人、多人多天、空间出舱到空间交会对接的历史跨越。

十年追梦跨越发展

——五艘飞船,一个目标飞行器,四次把航天员送上太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后的1971年,时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的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随后,国家立项“714工程”,飞船也被命名为“曙光一号”。然而,一段时间后,发现无论从经验、技术,还是人力、国力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项目被迫搁置。

在这之后的20年里,中国先后研制并发射了返回式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多种应用卫星,这些努力,为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曾被迫中止的载人航天工程终于翻开了崭新的历史一页。

经过十余年的反复论证、试验,终于在2003年,神舟五号将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幕。

从此以后,中国的载人航天像是踏着一支轻快的旋律,节奏感十足地跳着华丽而独特的舞步。

2005年,神舟六号成功将费俊龙、聂海胜2名航天员同时载入太空,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

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行走”,在太空留下了首个中国人的脚印。

2011年,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发射,真正向中国人打开了天宫的大门,常驻太空的天宫一号成为中国人首个可持续的“太空基地”。紧随其后发射升空的神舟八号没有载人,谨慎地验证着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技术。

2012年6月,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人组搭乘神舟九号飞船顺利进入等待了他们半年多的天宫一号,并在里面“住”了小半个月。对于这一切,国人全程关注,争相一睹我国首位航天“巾帼”在太空中的绰约风姿。

正如一名外国记者所言:“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太空计划。他们每次向前迈进一大步,很少重复飞行。”

稳健,自信,泰然。这十年,中国载人航天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1

2002年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10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10年。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