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位于北京朝阳区朝阳北路的珠江罗马嘉园一期开盘,均价5000元/平方米。近十年后的今天,其二手房价已经涨到均价30000元/平方米。
6倍的房价变化,折射了房地产市场走过的风风雨雨,也记录了我国居民住房的十年变迁。
2003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即“18号文”)发布,国家对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做了肯定,房地产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柱产业,多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推动城镇化方面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房价也正式开进了“快车道”一路走高,导致相当一部分人买不起商品房,继而引发了中央政府多年的楼市调控。
房地产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数据显示,最近这十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的十年。200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106亿元,到2011年,这一数据已是八年前的近6倍,为61740亿元。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也从2003年的11.77亿平方米跃升至2011年的50.80亿平方米。
十年间,一个个现代化的新房小区拔地而起,城市家庭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2平方米(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居住品质焕然一新,同时,人们在住房观念和思维上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可以说,十年的时间,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突出的力量,在社会经济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有统计称,房地产可以拉动钢铁、建材、家电等60个关联产业的发展;还有统计称,1万平方米的工地,就能解决400人的就业。
“房地产的黄金十年是和我国经济增长的十年相辅相成的。”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向人民网记者表示,过去的十年我国经济基本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速度,这里有房地产的一个功劳。宏观经济快发展与房地产快速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他认为,房地产这十年的快速发展有几个条件支撑。首先是旺盛的需求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这是两个最基本的支撑条件。另外,在经济的大环境下,土地、信贷、金融方面都给与了房地产较好的支持,造成了房地产过快发展。今后肯定是一个转型的、处于平衡发展的阶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是这样,房地产也是这样。
房价涨幅过快 调控初见成效
随着过去十多年来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投资的弊端日益显现,局部地区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幅过大、市场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更是不仅直接影响到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影响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甚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希望能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2005年起,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措施明显加大力度。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房地产业的重要性和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危害性。
200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六条关于楼市调控的针对性措施(简称“国六条”),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大幕开启。
为打击炒房, 2007年9月27日央行、银监会共同发布通知,要求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同时收紧银根。
2010年4月,国办发布《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
2011年1月,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新国八条”出台,要求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
今年7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调研时,再次就房地产调控问题表态,“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工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决不能让房价反弹,造成功亏一篑。”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确实比较快,属于推进式的发展,是政府投资集中、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过大、城镇化带动力太强、投资投机性抄房比例过大和家庭投资消费渠道太少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解决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市场发展模式,危险、危害极大。
对此,朱中一则认为,这是全球共性问题,不少国家在在经济高速发展期间都有这个问题。当然2003年以来,由于市场化走得快了一点,再加上投机性因素占的比例较高,所以房价确实上升得比较快,老百姓的支付能力就不大适应。
“客观上讲,目前调控的效果和成绩应该肯定,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压住了。尽管五六月份有的地方房价上涨,但总的来说还是控制住了,这是不容易的。” 朱中一说。
对于严厉的调控,也有人担心,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房地产调控会影响上下游产业和相关就业。同时,由于对土地财政上的依赖和GDP稳增长的压力,即使在房地产调控的大环境下,一些地方政府仍然不断被曝出悄悄放松调控。
而且,即使房价有了一定控制,对多数城市低收入群体而言,住房问题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