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我国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义务教育重点任务转向均衡发展。2003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举行,决定实施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攻坚计划,到2011年底,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特别困难的42个县“两基”验收通过,以此为标志,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
“两基”攻坚战实现了“有学上”,还要让孩子们“上好学”。 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这所学校好,教学楼很好看,同学也很合得来!”小姑娘带着些许羞涩,欣喜地说。因父母在陕西省吴起县打工,13岁的方宏靖从庙沟乡中心小学转入吴起县第二小学后,就跟和她同年“插”进班的好几个来自吴起周边乡镇的农村娃一道,见证着学校种种变化。
在当地都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娃娃的学校像宾馆,送进宾馆啥都不用管。”政府投入越来越大,学校越建越好,百姓在感受着变化所带来的喜悦时,却少有人知晓,刻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上的那份庄严承诺。
2012年9月6日,教育部与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四省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至此,31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完成了备忘录的签署工作。构建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的机制,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我国基础教育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总体看来,在数量、质量、结构、区域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从空间结构来看,这种失衡反映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所得到的教育资源与所受到的教育对待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