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这种发展速度驳斥了一些西方“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测。
中国日前进行了十年一次的领导换届,此时很适合为过去十年的经济发展做一个盘点。由于2012年的经济数据还没有出来,因此我将梳理2001至2011年这十年间的发展。虽然2001年不在本届政府任内,但对我们的评估影响不大。
这十年间有这样一些数据为人熟知: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但是这些数据还不足以说明中国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就。在过去十年里,中国经济在下列两方面的表现引人瞩目:
首先,过去十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速度。
其次,换算成生活水平,这意味着过去十年中国的消费增长率也超过了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的消费增长率。
这些让人吃惊的成就值得我们详细研究。
过去十年中,中国每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9.9%,增长总量为158%。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和安格斯·麦迪逊的权威著作《世界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公元元年到2006年》,这一增长速度为历史上主要经济体中最快的。考虑到自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遭受到8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中国经济仍保持这一增长速率,实在令人惊叹。
此外,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的增长规模也远远超过当代主要经济体。表1列出了七国集团、金砖国家和韩国过去十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和总增长率,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增长总量接近位居第二位的印度的增长总量的两倍。此外,中国的增长总量是俄罗斯的2.5倍,是韩国的3倍多,德国的13倍和美国的20倍。
一些媒体毫无根据地炒作中国经济增长没有转化成消费增长的观点,这也需要用事实来说明。鉴于所有国家还未公布2011年的消费数据,我们就以2000至2010年的数据来予以说明。从表2可以看出,这十年间,中国人均消费的增长总量为103%,也是世界第一。只有俄罗斯的消费增长可以和中国相媲美。但俄罗斯增长快的一个显著原因是其经济度过了前苏联解体后长期的萧条。中国的消费增长总量比印度高了57%,是韩国的3倍,接近美国的10倍,接近德国的16倍。所以,中国的消费增长不仅不慢,反而远远快于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
这些成就也反驳了那些在此期间一直否认基本经济事实、预言中国经济将失败的西方学者。唱衰中国的名单很长,在此,我只选取一些主要例子。
《经济学人》杂志曾在2002年6月号的特别增刊中写到:“在即将到来的十年中,中国会变得更加不稳定。它将面临失业人数上升带来的社会动荡。”文章还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国内的拉动力。这种拉动力目前已经放缓。在过去五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大量的投资。这已经导致政府债务的快速增长。此外,银行坏账和巨额养老金负担都使中国面临金融危机的风险。”
但事实是中国的经济不但没有面临危机,其人均GDP增长速度却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
美籍华裔作家章家敦(Gordon Chang)在他2002年出版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中说到:“五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还有选择的机会。但现在没有了。他们没有出路了,也没有时间了。”此书英文版2001年8月由兰登书屋出版,中文版2002年发行。
但事实是中国并没有崩溃。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北京大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 (Michael Pettis)在2009年撰文写到:“我继续坚持去年的观点… …美国将是第一个从这场危急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将是最后一个。”
但事实却是,危机爆发四年来,中国经济已经增长了40%,美国经济只增长了1%。
这些言论和其他一些西方“唱衰中国”的观点并不是错在对细节的预测上。细节的预测难免会有错误。他们错在对中国经济整体发展趋势的预测上。如果采用合理的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在中国人均经济增长创纪录时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放缓、出现危机或者行将崩溃,这种预测可信度并不高。但章家敦作为《福布斯》杂志的“中国专家”继续发表他不科学的偏见;迈克尔·佩蒂斯也继续在《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有3%。鉴于他们的预测总是经不起事实的考验,其观点的重要性也应该打个折扣了。
中国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是否意味着它的经济发展没有问题?当然不是。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放在相应的情境里去看待。过去十年里,世界上没有哪个经济体经历了中国这样快速的人均增长,也没有哪个经济体见证了中国这样快速的消费增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了不起的成就。任何一个依据事实数据进行经济论述的人都会看到这个成就不但规模显著,还彻底驳斥了那些所谓中国经济存在危机的论点。
附:

表格2 | |||
人均消费增长量2000-2010 | |||
|
以美元当前价格 | ||
|
年增长百分比 |
增长总量 |
中国增长总量与之相比 |
中国 |
7.3% |
103.2% |
- |
俄罗斯 |
7.3% |
101.9% |
+1.3% |
印度 |
5.2% |
65.9% |
+56.6% |
韩国 |
2.9% |
33.6% |
+207.1% |
巴西 |
2.4% |
28.7% |
+259.6% |
英国 |
1.3% |
13.3% |
+675.9% |
美国 |
1.1% |
11.1% |
+829.7% |
法国 |
1.0% |
10.7% |
+864.5% |
德国 |
0.7% |
6.7% |
+1,440.3% |
日本 |
n/a |
n/a |
n/a |
来源: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算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