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社会事件报道中频受拷问的媒体伦理


2015-02-03 17:12:32     作者: 刘畅    字号: T|T    来源:

一个年轻而美丽的生命逝去了,曾经留下的天籁一样的歌声唤起着人们的格外惋惜和无限追忆。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歌手姚贝娜病逝后,引起舆论轩然大波的,居然是媒体自身。先有“媒体为抢独家新闻,乔装潜入太平间偷拍”的惊人消息,后有未经家人同意就设立的“姚贝娜光明基金”。一时间,争议不断,众声谴责,有人说,媒体抢的不是独家新闻,而是独家耻辱。舆论压力之下,相关媒体匆忙发表了《致歉声明》,并为记者进入临时手术室拍摄而表示“诚挚歉意”。同时,特别声明“当亲属表示拍照不妥时,记者当即删除了所有照片,此举获得姚父谅解” 。对于倡议成立“姚贝娜光明基金”一事,该声明说姚父“考虑到贝娜刚刚离开,想让孩子平静地走,他们不希望在此时成立这一类的基金组织”,为尊重家属意见,媒体决定撤回倡议。对于这个致歉声明,有舆论表示理解,认为知错就改,也是媒体“有社会担当”的表现。也有同行并不买账,认为这样的致歉缺乏诚意,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在“抢新闻”中存在的职业道德瑕疵和社会伦理缺陷,依然振振有词,进行着无理辩解,因此,应该受到同业谴责和道德批判。

媒体报道社会,新闻记录历史。在时代变迁中,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以及每时每刻发生的新闻事件,媒体究竟以怎样的职业态度记录这一切。尤其在浮躁、功利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压力之下,是以吸引眼球、哗众取宠和最大限度赚取商业利润为首要目标,还是冷静记述事实、客观反映存在、以写好历史初稿的姿态履行社会责任?记者是离新闻现场最近的人,媒体是新闻事实的挖掘者和陈述者。有的职业失范来自于单纯对商业利益的追求,还有的,则是在媒体规范、报道操作中存在瑕疵,进而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困扰和误读。

一场北国冰城哈尔滨燃起的冲天大火,使得5名年轻的消防队员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媒体上,网络里,他们的照片被无数的人凝视,如果不是一次意外事件,让他们以惨烈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很少有人知道在日常扑火和救援中,度过了怎样的青春。就在各种媒体相关的密集报道里,一则“牺牲消防员抚恤金仅2万元”的消息引起了舆论哗然,有人说,虽然不能用钱财来衡量生命的价值,但对于牺牲的英雄和他们的家人来说,2万元却是一个令人心寒的数字。这样的讨论,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环境里显得尤为激烈。对此,人民日报在“政策解读”专栏作出了回应,称这一信息“系误读”,该报记者报道说,“这2万元仅是荣誉奖励,而非真正的抚恤金”。

种种疑问,种种议论。最初发布消息的部门,不会想到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和争议。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工作,一次配合工作发布的简短消息,为何会引起轩然大波。首先,是互联网舆论环境的变化,让权威媒体发布消息的垄断性、专业性减弱,自以为发布了事,可以给社会和公众一个交代,没想到,反而引发了更多议论和质疑。而且,自媒体发出的广泛意见,可以瞬间瓦解传统媒体发布消息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真假难分、是非难辨,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下,考验着公众的媒介素养和社会常识。

因此,好的舆论环境,不能仅仅指望公民凭个人素质和生活理念来判断一个消息的真伪和好坏,必须强调媒体的释疑、解惑、核实、求证的责任。具体来说,在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媒体记者不能对有关政府部门提供的“新闻通稿”照单全收。政府部门有自己的职能和社会分工,对于新闻传播而言,他们并不专业,也许并不了解公众接受新闻的兴趣和取向。在新闻发布存在语焉不详和瑕疵的时候,采访记者有必要进行必要的背景追问和详细说明。

所以,针对抚恤金报道而言,在信息发布的第一时间,相关部门和媒体就需要对相关规定进行说明,而不是在舆论哗然、质疑声不断的情况下,才开始“政策解读”。当然,即便是事后解读,也比众声喧哗之下无动于衷要强。

可以看到的是,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越来越发达的舆论环境里,没有人能逃过监督,媒体和记者也不例外。过去,媒体和记者被认为是运用舆论方式监督别人的人,可能存在“灯下黑”现象,即“媒体监督社会,谁来监督媒体”。而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过去很不经意的一个采访细节,很可能被网络舆论放大,成为广受关注的公共事件。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媒体自身伦理和操守受到拷问,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因此,和很多社会服务领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一样,在时代发展中,媒体有必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职业规范和道德评议制度,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避免报道失误、赢得公众信任的方式,更好地记录现实和报道新闻。

    作者简介:刘畅,知名记者,中国青年报国内时事部主任,中青公益研究院秘书长,中国记者最高荣誉奖----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专家,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5-02

过年慰问侨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国务院侨办近年来打造的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北京市政府侨办文宣处副处长李晓菲说,“这些年,该活动走遍了世界各地,影响极大,在海外被誉为‘海外春晚’。”

更多>> 深度报道

国粹之美:京 ...

2015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全球华侨华人春节晚会再度起航,面向全球华侨华人,与海外侨胞共庆中国传统农历新年。

京剧唱响“海 ...

过年慰问侨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国务院侨办近年来打造的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