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白先勇:父亲与民国那些事儿


2013-05-16 13:34:28     作者: 本刊记者 张洪    字号: T|T    来源:

“小诸葛”与全程抗日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十几天,在广西桂林一家小宾馆里,一个姓马的太太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白崇禧的第8个儿子白先勇。当时,蒋介石在庐山号召抗日,地方军事领袖中,白崇禧第一个响应。

1937年8月4日,白崇禧飞赴南京,日本报纸头条随即拉出这样的标题:“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当时,画家徐悲鸿有感而发,写下“雷霆走精锐,行止关兴衰”的条幅给白崇禧鼓气。

提起当年的父亲,白先勇满面温润。

 
昆仑关大战前,白崇禧至前线视察杜聿明第五军士兵备战情况

“我父亲那时候有一个外号叫‘小诸葛’。他基本上是一个军事战略家,是一个儒将,既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可以驰骋沙场,带军打仗。”

抗日期间,白崇禧指挥过诸多著名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昆仑关之役、长沙第一、二、三次会战等。其中,尤以1938年台儿庄大战至为关键。

南京陷落后,国民政府首都迁至武汉,日本的下一个目标随即锁定那里。

“打武汉先要把津浦线南北打通,然后往西。打通津浦线,先要打徐州,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白先勇说。

日本派出了最精锐的两个师团。开战之前,蒋介石和白崇禧飞到徐州。这是八年抗战期间关键性的一仗,蒋介石要白崇禧留下来跟李宗仁共同指挥。

当时的徐州是第五战区,由李宗仁总指挥。白崇禧和李宗仁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从广西开始,二人因合作无间而合称“李白”。

白先勇回忆道,“日本的军备远远超过国军。他们有飞机和制空权,并有舰队和制海权,陆军训练非常精良,所以是压倒性的,势如破竹。”

日本人企图以闪电战的方式三个月解决中国战场,家喻户晓的台儿庄之战其惨烈程度,后来被喻为“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大战历时16天,在方圆不足50公里的地域内,日军先后投入3万余人,国军投入约10万人。数量上虽占优势,但由于武器装备差,双方的力量对比仍很悬殊。

但是,出乎日军意料的是,他们最精锐的师团进到台儿庄的时候,竟然遭到国军的包围和重创,交战惨烈。军事家说,这是日本近代建军以来,最惨败的一次。

 
   白崇禧在汉口出席国民参政会。1938年,武汉军事会议,白崇禧向最高军事委员会提出抗日战略方针:“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打持久战。”

大陆为此拍了一部反映那场鏖战的电影《血战台儿庄》。白先勇称,“李宗仁选得一模一样。遗憾的是,父亲一点都不像。”

这一仗拿下后,武汉的学生跑到操场上庆贺,10万人游行。白先勇说,日军的锐气受到重挫,全国悲观的气氛一扫,士气登时提振起来,奠定了8年长期抗战的基础。

白崇禧和李宗仁一夜之间成了抗日英雄,他们的照片登上了《良友》的封面,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生活类彩色画报,封面通常留给胡蝶、周璇等美女。其中一张照片上,满街游行的人群,高举李、白二人巨照,欢呼雀跃。

让白先勇黯然的是,“在大陆写的历史中,台儿庄战役没有提到我父亲,在台湾,蒋介石对桂系也是很忌讳的,所以两岸的现代史都靠不住。”

台儿庄告捷,虽然日本人吃了大败仗,但国军的军备仍处于弱势。面对强势的对手,接下来该如何打?当时在武汉召开的最高军事会议上,白崇禧提出了抗日的一大战略: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阵地战,对日本人作持久战。拖长补给线,消耗日本国力。

“我父亲之所以想出这一套战略来,是因为他研究各国战史。他研究过拿破仑,受到了启发:当时法国是强势军队,横扫欧洲,打到俄国的时候,俄国人就拿这个来对付拿破仑……我父亲受到这个战争启发,对付日本人也是这一套。”白先勇回忆说。

八年抗战,中国军队牺牲惨烈,官兵死亡达到300万。

“的确是血肉长城,因为中国人的军队是劣势。拿什么去比?就是意志力。”白先勇说。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