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国之瑰宝”宋庆龄——纪念宋庆龄诞辰120周年


2013-01-17 11:38:27     作者: 鲁平    字号: T|T    来源:

广交国际朋友 开展民间外交

为了争取国际友人支持我们的抗日战争,她193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国福利会的前身——“保卫中国同盟”,吸引了不少外国朋友参加。她和国际上很多知名之士都有交往,如:肖伯纳、史沫特莱、尼赫鲁、保罗·罗伯逊、赛珍珠等等。其中有不少还是通过她的关系,进入了解放区,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如马海德、汉斯·米勒,有的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大家熟知的白求恩大夫。埃特加·斯诺也是通过宋庆龄介绍去延安采访而写成《西行漫记》。她同外国友人谈话或写信时,总是那么亲切感人,从来没有“八股”。她谈的是政治,但不使人感到是政治,这需要高超的艺术。

 
1960年1月27日(农历春节),宋庆龄同志在上海市少年宫和孩子们一起欢度春节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对外介绍国家各方面的成就,她以中国福利会的名义创办了一本外文刊物——《中国建设》,也就是现在的《今日中国》,她要我到那里去工作。这本刊物很受国外读者欢迎,成为当时唯一能在美国销售的中国出版物。中央领导人对之也很重视。记得周恩来总理曾一再告诫我们:这本刊物既是宋庆龄办的,说话就要用她的口气,真正像她说出来的。你们要好好学习她的文风,避免说教,要用事实来说话,要做到内外有别,有的放矢,这样才有说服力。那时,宋庆龄经常为《中国建设》撰文。她的文章不但文字优美流畅,而且能做到深入浅出,可以说是政治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典范。

现在我们中国福利会和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为了继承宋庆龄的传统,把开展民间外交列为工作的一个重点。例如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小伙伴艺术团”多次去世界各地演出,促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识,增进了友谊,大家都称呼他们为“小大使”。我们还每3年在上海举行一次“国际儿童文化艺术节”,提供机会让各国小朋友共叙友谊。我们还经常在国际上开展一些有关妇女和儿童的专业互访和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今后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精神是永恒的。宋庆龄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精神犹在。我们要把她留给我们的中国福利会以及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继续办好,为中国妇女和儿童的福利做出新的贡献。

但是,我们不是为了办事业而办事业,更重要的是要发扬光大宋庆龄精神,使得全世界更多的人记得宋庆龄对全人类的贡献,了解宋庆龄精神,继承宋庆龄精神,使得宋庆龄精神代代相传,这也是《今日中国》的崇高任务。

目前,世界上有好几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宋庆龄基金会,这说明宋庆龄精神已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要通过发扬宋庆龄精神,动员人们,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信仰,一起来维护妇女和儿童的权益。我相信,这是我们的共同宗旨。

(鲁平:中国福利会副主席、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主席)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