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张娇:我把青春献给荒山


2012-12-24 11:27:13     作者: 本刊记者 卢茹彩    字号: T|T    来源:

除了树木,山上的动物也多了起来,松鼠、山鸡、獾子、狐狸,经常会出现在劳作的工人眼前。而张娇用来养猪的猪圈中,也经常有野猪来光顾。在她这个“人工原始森林”里,生态链已经健全起来。“就在三四年前,我连‘生态链’这三个字都不知道。”张娇说,她所有的技术都来自农民的经验和自己的摸索,“中国农民有个特点,学会了一步,就不再继续探索。我不同,我喜欢往前迈,我从不同的人那里学来不同的技术和经验,但我会结合起来运用,所以我成功了。”

周围的山慢慢变绿,但张娇的钱包却越来越瘪了。种树和工人的开销不仅花光了她自己赚下的1000多万元,她还欠下了朋友们2000多万元的债务。当被问及钱怎么花出去时,她的语速明显快了好多,语调也提高了:“你说钱到底怎么花出去的?100颗种子才能种出3棵树,一平方米一年就算平均花30块钱育种、人工费,一亩地660多个平方,重复十多年,你自己算算?”现在的张娇,看起来跟普通的村妇没什么区别,普通的T恤,带着洞的七分裤,但这一切都难掩张娇脸上自然流露出的自豪和喜悦:“我做的这些事为了所有人的生存,不是为了我自己的生存。”

 
张娇(右)最想做的,还是把这样一种山林恢复模式推广开来,证明这个模式是可复制的

张娇在山上养鸡、养猪,但是要问她养了多少,她会说“不知道”,还剩多少,也“不知道”,很多鸡和猪,都成为山中动物食物链中的一环了。

为了守护这片林地,十多年间,张娇跟到山上来砍树的当地村民起过多次冲突。“但是我不恨他们,我知道他们的生活有多难。”张娇说,“现在还有人偶尔偷着砍树,但是我多少能承受了,不像刚开始那会儿,因为本来就没什么树,砍两棵一片都没了。”

“给‘闺女’找个好‘姑爷’”

“2008年,当第一个记者来采访我时,他听不懂我说什么,我也听不明白他问的问题。”张娇说,在山里住了十多年,她的语言能力明显退化,跟正常人几乎无法交流。而常年风吹日晒的生活,也让她比实际年龄显得苍老太多。“快40岁的人都叫我阿姨。”说完,她爽朗地哈哈大笑。

从外界知道了张娇和延庆这座山林的存在,她的山上就不断地有访客前来,有来自大学的志愿者,也有一些NGO组织的成员。他们来山上劳作,帮忙修缮房屋、巡山,大家用自己默默的行动,表达着对张娇和这片山林的支持。

只是现在,除了张娇找来的20多个附近村子的农民在帮忙照看山上开荒出来的400多亩地,没有其他任何人。“我为什么把志愿者给停了?因为我病了,扛不住了,我在找接班人,我希望这些高校的高材生们,能掌握整体的植被恢复技术。而不是像在学校里,被划分成那么多个互相独立的专业。但是,我找不来。”张娇的话语中透着无尽的失望。去年,因肝脏血管爆裂被医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之后,张娇又一次开始考虑传承这个沉重的问题。

“几乎所有来采访过我的记者都对外说我不做开发,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儿。”张娇说,“只是,山林的保护是有层次的,只有培育到了一定的阶段,才能进行后续的环节。”而现在,张娇认为,她的山林“姑娘”已经可以“嫁”了。

但是,她想要给她找个好“姑爷”。曾经做过一阵的生态蔬菜、柴鸡(蛋)、猪肉等的配送已经因为张娇自己无力支撑而停止。“吃惯我东西的人,不管多贵都要。”张娇说,“但我一个人来做,做不过来。这是一个很细的链条,我自己采摘,自己配送,只要超过30家我就累晕了。”有人建议张娇找别人帮忙送,但是她“不知道从哪儿去找”,因为她那里的工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