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45岁以上的人来说,今天年轻人的爱情不管多么直接,多么拥有豪宅豪车,我相信,我们大都不会动心。过去的人生观、世界观,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革命的爱情观。譬如,我就欣赏保尔与丽达的爱情,尽管他们最终没有能走到一起。我也欣赏《刑场上的婚礼》中周文雍与陈铁军的爱情。说白了,人的一生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并非易事,如果能为彼此共同拥有的革命理想去奋斗去牺牲就更不易。我知道,对于今天的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跟他们谈革命的理想与爱情,实在是一种奢望。但我也知道,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如果只把爱情放在具体的物质追求上,这样的爱情是被怀疑的。
也正因为如此,每当我看到“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爱情连连看”和“选择”等电视相亲节目,我就会有如下的想法:电视相亲节目是整个电视节目中生活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意义并不在于男女是否牵手,而在于整个男女对决(包括主持人的插科打诨)过程中的娱乐性、观赏性;男女相亲相爱这种隐私的东西,一旦在电视上进行曝光,就多少带有一定的实用性、公共性、物质性、攀比性,而缺少过去的浪漫与含蓄;电视上的相亲面对面,尤其是思维上的交锋,能给人们去发现认识社会提供一个平台;男女直白的条件要求,不仅使生活更加的直接、冷酷,也是爱情更加的直接、冷酷;对于不会恋爱,缺乏恋爱经验的人,电视相亲节目会把人变得更聪明更务实;对传统的婚姻、爱情观是一种挑战,相对于青年相亲节目,北京电视台的中老年相亲节目“选择”其实更具现实意义,离生活更贴近;就大多数相亲节目而言,对物质对现实的东西偏重,而理想、崇高的东西不是很多,这也充分体现出当代人的现实性与物质化;相亲节目的主持人,比起其他节目的主持人,似乎综合素养更强一些,更生活一些。这也是这类节目受欢迎的因素之一。
尽管相亲类电视节目比起歌舞类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但我总以为,多个电视台都在克隆效仿,时间长了,总有生厌之嫌。所以,我呼唤这类节目要有所创新,譬如可以让男女双方扮演某些爱情经典中的人物,以此来体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过程。话虽然这么说,弄起来并非易事。不论是电视中的男女是否牵手、选择,也不论这类节目怎样的推陈出新,要想让观众真正的认可,还真要花费脑筋。我始终认为,爱情是崇高的,选择爱情的过程也可以变得崇高起来。
红孩简介
红孩,男,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于北京,在京郊双桥农场锻炼6年,后从事媒体工作。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报告文学皆有所尝试,近年主要致力于散文研究和文艺批评。出版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爱情脊背》、散文随笔集《阅读真实的年代》、《拍案文坛—红孩文艺随笔选》和散文鉴赏集《铁凝散文赏析》等8部。现担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委员、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大学中国散文研究所研究员。供职于中国文化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