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坎昆
解振华全面阐述中国政策
2010-12-07 16:02 作者:本刊记者 唐书彪 发自墨西哥坎昆

坎昆会议进入第二阶段,中国代表团举行新闻发布会

解振华全面阐述中国政策

墨西哥坎昆当地时间12月6日下午3点,出席联合国坎昆气候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举行第二阶段首次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就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相关问题全面阐述了中国政策。

解振华没有任何长篇大论的讲话,直接了当地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解振华(左四)出席基础四国新闻发布会。

基础四国已就ICA达成一致

解振华说,基础四国已经在此次坎昆会议期间就印度提出的国际磋商和分析的建议,充分交换了意见并且达成一致。中方认为,不论是MRV,还是ICA,都要通过这种机制来表明各国在减缓行动方面的透明度,使各国家间能够建立互信、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

MRV,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ICA,主要指磋商与分析。

解振华对MRV和ICA的适用对象做了进一步解释:“所谓MRV,是指发达国家减缓、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情况要接受MRV,发展中国家得到国际社会资金支持的行动也要接受MRV。ICA适应于发展中国家,其利用本国资源自主自愿减排的行动,接受ICA。MRV有《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行动计划做出的相关规定,ICA是要新建立的制度。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如何实施ICA。”

解振华强调,ICA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尊重各国主权、非侵入性、非惩罚性、促进性,是增加各国互信、相互学习借鉴的一种制度。ICA只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资源自主减排的行动,它的频率跟发达国家的MRV频率应该是一致的。

各国必须实现均衡减排

解振华认为,《京都议定书》必须坚持,因为国际社会经过这么长时间达成的唯一的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我们不能自己否定自己。所以第二承诺期应该继续。但是,如何实现环境的整体性、如何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均衡减排,他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文件解决这个问题。中方主张,参加了《议定书》的附件1国家,应该在《议定书》下做出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承诺;没有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附件1国家,应该在《公约》下,做出有同等遵约机制和可比性的减排承诺;发展中国家可以自愿地利用本国资源做出减排的承诺,一旦作出承诺,应该努力兑现。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确定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并为此投入了2万多亿元人民币,用于节能、提高能效和其他环保减排措施,这个目标有望在今年实现。对再生能源的投入大体上也是2万亿元,用以降低非化石能源在一次性能源中所占的比重。现在,中国根据已宣布的目标--到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的比重达到15%左右--正在制定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中,降低能源强度、碳强度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将成为约束性指标,由立法机构批准,必须完成。

中国将尽快达到排放峰值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有3700多美元,在世界上排在100位左右,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贫困人口。

我们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还要保护环境、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多重挑战,任务非常艰巨。

我们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在工业化方面的经验,又要避免其犯过的错误,要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尽可能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速。

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绝对不会无约束地排放,我们已经采取了节能、提高能效、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汇等措施,其目的就是要实现既要发展经济,又要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环境。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尽早地出现排放峰值。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环境友好的技术支持和帮助,这个峰值会来得早一些。

过去五年,在没有得到国际社会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10%,但碳排放减少了15亿吨左右。目前,中国有5个省8个城市在做低碳试点,摸索经验。我们争取早点实现排放峰值。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