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门,明显感觉到气氛不同。在中转站Cancunmesse倒车时发现我驻墨西哥大使和夫人也在,车场工作人员特意跑到车门口解释说,有重要官员经过,车子还要等几分钟才能出发。
随着各国部长们纷纷落地坎昆,从这周的第一天开始,坎昆会议进入第二阶段。
上午10点,中国代表团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介绍情况。同一时间,CAN(气候行动网络)新闻发布会,就是每天评选化石奖的组织,今天路过他们在Cancunmesse的展台时,我在拉美分社的同事老吴建议我再拍几张化石奖的结果展示。CAN今天的信息会对这两周会议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应该尤其有用。上午我们还想去气候变化村和中国馆看看。
下午3点,中国代表团举行新闻发布会,解振华会不会发表什么言论?这个会后紧接着的是“基础四国”部长新闻发布会,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和坎昆会议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安排非常好玩。美国在2点,中国在3点,基础四国在4点,巴西在6点。即使实质内容没有,好歹口水战应该会有出彩的地方。可见部长来了就是不一样。
在进入正式日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前一个阶段,坎昆会议所取得的进展吧。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国际气候政策项目主任杰克•施密特(Jake Schmidt)认为,过去一周各国试图更好地了解别国立场的实际影响,有些场合可以看到“妥协”精神,某些方面的确取得了进展,包括:
透明度和负责性,以确保所有国家采取他们承诺实现的行动。该体系还可以使采取了行动的国家获得应得的国际认可(减排信息的“测量、报告、核实”和“国际磋商和分析”规定)。
建立一个全球气候基金,这将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调动大量资源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毁林排放、发展清洁能源、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建立起衡量全球减少毁林排放行动的参数,以确保发展中国家有足够资金保护生物多样性、社会福利、原住民和社区的权利,并保留天然林。
建立协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机制,同意在世界不同地区建立“科技中心”和“网络”。这将有助于各国发掘利用自己在清洁能源和能源效率方面的重点专业知识和解决方案,使其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制定针对“气候变化适应”的体制安排,帮助已经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并最易受其侵害的脆弱人群和地区。这将帮助那些生存和生活都受到全球变暖严重威胁的人们。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2月4日发布了新的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LCA)案文,其中包含了在墨西哥达成协议的所有关键要素。这份文本为下周的协议阶段打下了基础,但前提是各国要想办法做些让步。缩小仍然存在的分歧是不容易的。然而,下周如果没有达成协议将意味着领导力和创造性的全面失败。
决定的时刻也正在迅速临近“最脆弱”的国家和“中型”的国家。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以及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必须看看眼前的选择并决定:他们是否可以接受摆在他们面前的提议,即使是不完美的。有些能今年在墨西哥得到部分解决的问题可能明年不会再拿出来商讨。接下来的一周各国不仅会敲定一些协议,还会为明年选定一些突破点。或许到了明年,有些选择就不存在了,或许到了明年我们拥有的选项将和今天非常不同。
如若不立即采取行动,所带来的损失是他们承担不起的。这不是一个“要么接受,要么放弃”的问题。而是“拿好你现在可以争取到的,使其到明年变得更深入更强硬,为未来完成更重要的行动打下基础。”应对全球变暖的实际行动实在是太紧迫了,必须在这里,在本次坎昆会议上得到推进。
Jake Schmidt认为第二周是可能达成协议的,但前提是缩小仍然存在的分歧。如果没有达成协议将意味着领导力和创造性的全面失败。聚集在这里的国家必须成功地解决这一严峻的挑战。正如墨西哥外长埃斯皮诺萨(本次会议主席)所说的:“我们是真正意义上已进入坎昆谈判的最后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