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心吸引了一些感兴趣的人。
这些招贴画反应出美国人的关切。
其实,在坎昆,很多边会的环境条件远不如这个地方。我自己和几个同事今天去参加了Basic+墨西哥五国联合边会,主要谈气候变化对穷人的影响和媒体气候传播策略。那地方离主会场坐车40多分钟,坑洼不平的路,不知道什么东西搭的帐篷,风一吹呼啦啦的响,还没电,有的嘉宾做了PPT演示不了。花了一天半时间准备谈论发言,又花了一下午时间开会,还发表意见专门介绍《今日中国》杂志的气候报道和中国媒体的气候传播特点,顺带提了几个建议。什么是NGO,什么是边会,这回真真是长了见识。
欧盟馆里面还是挺宽敞的。
欧盟馆外一角
在美国中心的旁边是欧盟馆,赶得不巧,前一场关于气候变化科学探索电影的演讲刚结束,接下来还有四场活动,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比正常情况下的正式会议时间还长。没有中国的身影吗?当然有。今年中国还在Cancunmesse之外专门设立了一个中国馆,会方安排有专门的班车线路通达。
中国展台外的展板
这个展板可以跟这个展板比较一下。
不过,在Cancunmesse之内的这个展台实在简陋一点,过往的人流也不多。但我们的展板可是货真价实地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节能减排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在这个云集了联合国系统各个机构、地主国墨西哥、美国、最早提出气候变化问题的欧洲国家,还有小岛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Cancunmesse,只有一个展板跟我们类似,我们一向是重内容的,但效果上谁优谁劣你自己去看。话又说回来,今天我路过中国展台时,发现这里又多了台大电视,可以做演示,更直观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