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日本获评化石奖
今日中国杂志社 唐书彪 发自墨西哥坎昆
“出尔反尔”原本是指不讲信义、毁弃承诺,而今日本用自己的言行对“出尔反尔”做了最新注解。
我们先来看一则几年前的媒体报道:2005年2月16日,以控制地球温室气体排放为主旨的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日本京都在当天晚上特地为此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日本曾几何时把《京都议定书》在日本问世当成一种荣耀,仅仅5年之后,这个荣耀就变成为负担。2010年11月30日(墨西哥坎昆当地时间),日本因为反对延续《议定书》而获得非政府组织Climate Action Network(CAN)颁发的“化石奖”。
坎昆气候大会期间,CAN为体现关注环保的公民社会对政府代表团的监督,每天都要有媒体评选三个当天最差劲的谈判国家,并在晚上6点钟,各种会谈结束后,在会场外举行仪式颁发“化石奖”。这已经成为采访会议的记者一乐。
事实上,日本并不是第一次得化石奖。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日本就曾不止一次被颁“化石奖”,其中有一次“获奖”的理由就是反对延长《京都议定书》。
今年,坎昆气候大会开始才两天,日本谈判代表就已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表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日本都绝对不会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承诺任何减排目标”。日本的理由是,《议定书》只覆盖了占27%的全球排放量的国家,而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和美国都没有在《议定书》下承诺减排目标。
对此,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评论道:“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的诞生国,如今却坚决地反对议定书的延续,日本这种具有破坏性的谈判立场为坎昆大会蒙上了阴影。《京都议定书》是唯一的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保护协议,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重要成果。”
日美同属发达国家,根据《议定书》要求都有义务率先大幅度减排。日本以美国的减排不力做借口,希望能逃避他自己的减排义务,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杨爱伦认为,鉴于气候变化的严峻性,每个国家都应该积极行动,任何把美国当作借口的行为只能让气候谈判进入恶性循环,这对全球气候来说是灾难性的。
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减排要求有别于发达国家,尽管中国出于全球利益而进行了有成效的自主减排。日本将中国作为其逃避发达国家责任的做法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在坎昆大会前,日本国内的九大产业联盟对日本政府联合施压,要求其反对在2012年之后延续《京都议定书》。这是日本出尔反尔的重要原因。
对此,杨爱伦认为:“日本的国际谈判立场是被其国内短视的产业集团所“绑架”了。这些日本企业没有能看到全球减排的趋势对于日本先进、高效的节能技术带来的商机,他们的这种做法可能会使日本逐渐丧失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