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我们的总理在国际场合讲明了中国的理由。但一些国家老是拿中国的发展速度和GDP来说事,其目的是希望中国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对此,解振华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有3700多美金,在世界的排序还在100位左右,按照联合国贫困标准,我们还有1.5亿人处在贫困线标准以下。中国需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还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还要提高国家适应能力,应该说面临着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环境、还要应对气候变化的非常繁重的任务。
按照气候变化国际公约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采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中国是在没有得到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支持情况下,利用本国的资源,自主、自愿的进行减排,这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的重视,也是我们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贡献。
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定位,并不影响我们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所作的努力。去年哥本哈根会议前,中国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所占一次能源当中比重达到15%,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指标;也公布了我们的行动方案。但要实现这个目标,确实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解振华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既要发展,又要减排,只能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一点已经在中国十七届五中全会得以确定。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就要转变发展方式,要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做到既发展经济,又能够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解振华说,在国家“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和将来“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当中,都可以体现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的总体战略,现在国家已经确定在五省、八市进行低碳发展的试点。
解振华认定,国家还会出台相配套的鼓励性的经济政策,配以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手段,并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支持和社会参与,提高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促进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转变。通过这些措施,来确保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