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下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雁栖湖畔落下帷幕。在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周期间,除了《北京纲领: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和《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两份成果性文件,与会的21个成员经济体还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等重要文件。

作为2014年APEC年会的东道主,中国在“主场外交”也取得一系列让人印象深刻的成果:从美国对中国放宽商务、旅游及留学签证,到中俄签订西线天然气协议;从中韩完成自贸区的实质性谈判,到中日就改善关系达成四点共识⋯⋯所有成果都印证了此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
作为APEC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是本次APEC北京会议留下的一个重要印记。
在此次会议上,各方最终就《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达成了共识,决定启动亚太自贸区联合战略研究,建立APEC自贸区信息交流机制、开展自贸区谈判多年期能力建设,推进服务、投资、原产地规则等具体领域合作。有专家认为这是亚太自贸区进程中的“实质性第一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决定,将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也将使太平洋两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广泛受益,为亚太经济增长和各成员发展注入新活力。”
亚太自贸区(FTAAP)是美国于2006年河内APEC会议上正式提出,同年APEC将亚太自贸区列入长期目标。
据统计,在亚太地区,有大大小小56个自由贸易区。然而,由于各自贸区规定不一,对很多企业投资造成困难。中国社科院APEC与东亚合作中心秘书长沈铭辉认为,亚太地区需要一个包括中美的大的自由贸易区,单纯的双边的小自贸区过多,会导致“意大利面条碗”效应(指当前地区内多个自贸区优惠和原产地规则并存,就像碗里的意大利面条一样混乱复杂),导致小的自贸区利用率不高,有一个统合的大的自贸区就会自动解决这样的难题。
尽管亚太自贸区的设想早已提出,但在过去几年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作为2014年APEC会议的东道主,中国于2014年年初提出了及早开展亚太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启动亚太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建议。
《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的签订意味着会议各方决定将实质性启动意义深远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依照所达成的共识,相关研究工作将在2016年完成。不久的将来,一个跨越太平洋、涵盖全球前三大经济体、占世界GDP57%、贸易额46%、人口40%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望变为现实,本次APEC也将成为亚太自由贸易区元年。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贸易政策专家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说,此举有助于解决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局面,在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方面迈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