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他在央视《商道》节目中的自述,他通过卖“跨世纪家庭 CT”和灵芝胶囊获得第一桶金。
2003年,他创立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正式驶上了致富的快车道。公司网站的数据显示,公司拥有各类人员4600余名,主要承担大型厂房、桥梁、高耸建筑物等复杂环境的控制爆破和高技术含量机械设备拆除,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专业拆除公司,先后参与了江苏、上海、北京、广州、四川等10多个省市的废旧拆除工程。
陈光标喜欢积攒荣誉证书早已不是秘密,他的办公室里有4000多本荣誉证书,3万多条哈达,2万多面锦旗。
今年5月16日,陈光标以“中国首善”的身份出席某论坛,结束时,他没有忘记要求论坛组织者给他发一个荣誉证书。
陈光标坦承,自己什么都想争第一,得了一本荣誉证书,就想得第二本,有了第二本就想得第三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追求,我追求钱的欲望真的不是很高,我追求荣誉的欲望很高。”
“善举”离“慈善事业”有多远?
今年两会期间,陈光标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称,他已向社会捐献约17亿元,希望小学200多所及多个“母亲水窖”。
“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这是陈光标常说的话。
但对陈光标的评价从来都是两极。支持者认为,无论他如何高调,拿出的是真金白银,做的是实事,实属难能可贵。反对者则指其行为出格,沽名钓誉。
亦有媒体发文质疑陈光标履历不实,向社会发布的捐赠单多处含糊不清,善于利用媒体进行自我宣传,甚至质疑他通过慈善维护政商关系开拓事业版图。
在5月16日的某论坛上,面对“拿自己知名度换公司发展”的质疑,陈光标说,其企业的一手业务利润能达到10%~15%,二手业务的利润在5%上下,并反复重申,捐款的地方不经营,经营的地方不捐款。
当前,国内外富豪的捐赠通常选择创立或委托基金会来实施。比尔·盖茨基金会由专业工作人员运行,由毕马威会计事务所负责财务报表和年度活动报告,并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2010年,曹德旺父子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2亿元救助西南旱灾群众,但与基金会签订了严苛的“对赌合同”,内容包括钱不能给干部和生意人,随机抽查的10%受助家庭如缺损率超1%,基金会要按照超过1%部分缺损比例的30倍赔偿等等。
但陈光标更喜欢运用自己公司的人力及财力,喜欢与灾民面对面交流。
对此,他的解释是:“我不建基金会的原因是因为条件不成熟,现在的制度不完善,我现在花钱多方便啊,想捐钱就捐钱,想买猪就买猪,想买车子就送他们车子,要建了基金会就不这么方便了。”
对于这种做法,即便是慈善业内人士,评价也大相径庭。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公益事业专业化、透明化、规范化的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称,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是“暴力慈善”,是一种“慈善的倒退”。
原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则替陈光标深感不平:“陈光标替富豪们干了一件好事,‘陈光标’这三个字如果竞拍的话,我认为起拍价是100亿元。每当有人站出来捐献,媒体和民间总是充满了对这个人道德质疑的声音。只有善意的压力才会促进慈善,这种恶意的揣测只会打压慈善心。”
“当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摸着石头过河。徐永光说我的慈善是暴力慈善,但当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就需要我用暴力慈善去推动、去改革、去创新,让社会去争议去讨论,这样慈善事业才能进步。”陈光标说。
在上述论坛上,陈光标再次强调,“我做好事从不谦虚。我是目前中国民间无人可替代的‘正能量代表’。慈善只有高调和低调之说,没有暴力之说,做好事如果都成了暴力,那就真的是善恶不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