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生态移民:不仅留得住,还要过得好


2013-03-15 13:50:03     作者: 文/本刊记者 卢茹彩 图/陶克图    字号: T|T    来源:

移民不富,探索不止

从1998年移民整体搬迁开始,红寺堡的移民正一代一代聚集,把一片荒滩建设成了新的绿洲。在区委宣传部做司机的马惠尧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最早在1999年就来过红寺堡,2005年正式来红寺堡工作。这些年,他开车几乎走遍了区内大大小小的移民村。“红寺堡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以前这边是一片荒滩,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现在,小镇的雏形已经建立起来了。”而在他看来,政府的移民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刚开始的移民都是单打独斗,开着拖拉机先来盖房,而现在,房子都是由政府先盖起来,搬家用的车都是政府统一提供。”

弘德新村的村民在2012年刚刚完成搬迁,算是红寺堡最新的一代移民。村里的房子是政府统一盖的,54平米的房子,外加一个小院。屋内统一装的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系统。院子里还有一片空地,如果将来农户有实力也有需要,可以加盖房屋。“总结了多年的经验后,政府决定不能把房子一步盖到位,要留下空间给移民去打拼,而不是一直坐等政府帮扶。”弘德新村临时党支部书记田涛说,整个房子建下来的成本是8万多元,而每个农户需要自己负担的只有1.28万元。“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交不起这部分钱,迁出县会暂借1万元给他们,等他们有了经济能力再偿还。”

58岁的王成一家去年6月份刚从原州区搬到这里,来到新家的时候,政府统一给配备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一袋调料、100公斤炭、一张床、一套炉具,还为移民免费提供“第一顿午餐”。在村里给农户配备的一个小小的蔬菜温棚里,为了让新来的移民能吃上菜,在播种的季节,村里已经组织人统一为各家都种上了韭菜、大葱、胡萝卜等蔬菜。政府规定,在入住的前两年,每年补助每个农户500元水费、500元取暖费,保证他们搬过来能“住得下”。现在,王成负责打理家里的近10亩耕地,平时也在附近打打零工,老伴在附近的工业园区做饭,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这“相当于在老家全家一年的收入”。除了大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王成的另外两个儿子都在身边打工,小儿子王银东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每天的收入有一百七八十元。他并不在意是否有份固定的工作,“只要收入可以,怎么都行”。

2012年,红寺堡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00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搬迁之处的不足500元增加到4570元,基本实现了“搬得来、稳得住、基本能致富”的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红寺堡计划搬迁安置移民3万余人,占宁夏全区移民任务的9%。红寺堡区委书记仇旭辉认为,在移民安置的过程中,开发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最为重要,这是保证红寺堡区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