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走出国门的中国电影


2013-02-06 11:09:16     作者: 刘桐    字号: T|T    来源:

合拍片助力国际化

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入侵”让各民族电影业无不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坚守阵地并予以回击成为最严峻的问题。中国电影市场自90年代打开以来,你方唱罢我登场,巨大的消费潜力、深刻的历史文化、广袤的地理资源成为众多投资的觊觎之地,但本土电影显然还没能形成与好莱坞抗衡的强劲力量,如是观之,合拍片便成为一条拯救之道。

 
詹姆斯·卡梅隆在天津成立影视基地

2001年至2012年6月,中外合拍故事片总数为417部,其中与香港的合拍片共计288部,约占合拍片总数的69%。此外与台湾、美国、日本的合拍片分别为43部、36部和20部。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同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加拿大、比利时、新加坡7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电影合作协议,中国同英国、印度、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合作也已经进入具体的协议条款商定阶段。

新中国的合拍片从1958年开始,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郎斯公司合拍了故事片《风筝》,在西方世界引起较大反响。1982年,香港中原电影公司与内地合作拍摄《少林寺》成为影史经典。1987年,意大利名导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来华拍摄了为他赢取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末代皇帝》,本片也是史上首部进入紫禁城实拍的电影。之后,合拍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导演认可,张艺谋导演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风月》等影片先后与港台日欧合拍且陆续取得多项国际大奖。

而香港导演也加强与内地合作,2000年,两岸三地合拍的《卧虎藏龙》获得国际瞩目,并获得了4项奥斯卡奖。此后,内地与香港有了越来越多的合作,很多口碑票房的大制作影片都是合拍片。如果说,中港合拍先期还是畏手畏脚尽在资金和人员上“亲密接触”,那么数年磨合之后,轻车熟路的创作者们开始更多的将着力点放在故事内容情感表达上。比如2011年刘伟强导演的《和你在一起》和杜琪峰导演的《单身男女》,前者讲的是港人在内地的遭遇,后者则是内地人在香港的生活。中港台合拍片的增多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们甘愿放弃“合拍”这一概念,以“华语电影”取而代之,这说明一个更大的市场正在合作中形成。而“华语电影”同时正在亚洲这一更大的范围内展开合作,以分享近似的文化渊源和临近市场。

而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的合作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中国电影取得海外资金,如《大腕》、《手机》、《可可西里》等,这类影片从风格到内容都是不容置疑的中国电影;另一类是西方电影为了少受限制的进入中国市场,相应在资金投入和人员参与上与中方建立联系,但却是西方价值观主导的外国电影,如《木乃伊3》、《环形使者》、《飞虎》、《幸福卡片》等。

中国与西方是牵手还是托手,关系着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介绍,中外合拍片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最早中方只是协助外方拍片,纯粹是劳务输出。如斯皮尔伯格来上海拍《太阳帝国》,中方只负责提供场地设施,而2008年好莱坞来中国拍摄《木乃伊3》,中方的参与程度明显高于之前。而更进一步的深入合作,还需要时间来更多的摸索和磨合。“合拍而非协拍”成了中国电影人的新思路,而非仅仅希冀资本上的合作。

刘桐: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电影和文学”专业教师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