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分账之争:中国票房博弈战


2013-02-06 10:45:11     作者: 项毛    字号: T|T    来源:

2011年《金陵十三钗》上映前,张伟平曾炮轰院线“躺着就把钱挣了”。冯小刚也曾发微博为制片发行方叫过屈,认为“制片方承担了最大风险,却只分得小头”。

电影发行方自觉压力重重。2012年中国内地前三季度电影总票房创历史地达到了12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国产影片只占到了总票房的约40%。

2011年中国电影拿到放映许可证600-700部,但真正能进入电影院放映的却仅有150多部,而这150多部电影当中能够通过票房盈利的不过10%左右。

演员不断上涨的片酬使得制作成本不断增长。一些毫无名气的新人接拍一集电视剧的叫价高达2万元~5万元。在很多电影制作中,电影演员的片酬甚至占到制作成本的70%,加上营销成本、税收等,投资1000万元的片子,卖3000万元票房才差不多保本。

《画皮2》投资1.2亿元,从筹备到上映历时一年半,但根据华谊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显示,整部影片为公司带来的纯收入不过8313万元。

有时,一部大制作就可能将制片发行公司带入困境。现在国内进口大片比例增加,也进一步挤压了发行方市场。2012年以来,国内进口片增至每年34部,平均每月就有两到三部影片上映。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一度跌至历史最低的30%。

进入2012年10月后,虽然逐步攀升至40%,但短期内比例很难上调。在此情况下,发行方和院线方的争夺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2010年,中国银幕每天以超过4.3块的速度递增,银幕总数仅次于美国和印度,居世界第三。照此速度递增下去,再过三四年,中国的银幕总数将突破一万块,超过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二电影大国。

同样,院线也吸引着投资者,这块蛋糕有业内人士预测为450亿元。

中国目前的制度是院线统一供片,影院自主选择加盟院线。也就是说,五家公司将矛头对准院线,受到最直接影响的是影院。

事实上,影院也承受巨大经营压力。中影南方新干线总经理赵军介绍,影城地租不断上涨,至少涨了3倍以上,中影南方新干线目前的月租大概是每平方米150元-160元,器材设备价格也在上涨,以前胶片机约为18万元一台,现在数字放映机每台38万元,数字放映机的氙灯一般只能放映2000小时,每更换一盏氙灯就需花费好几千元。

“2010年以后新开的影城绝大多数利润不到总票房收入的15%,很多都亏损。” 新影联院线董事长姜广超称。

2012年11月22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连续出台四个与补贴有关的文件,对发行方和院线方各有补贴。业界称此为灭火之举。新影联副总高军称仅对3D和IMax补助一项计算,《一九四二》就能够收回1000万元成本。

分账比例一旦调高,影院将承受更高的盈利压力。为了招揽观众,降低票价显然是一种手段。但这一举措显然又将影响到发行方的利益。

创意是产业链的核心价值

中国的院线制度自2002年起引入,经过10年发展,才确立了目前发行方与院线之间43%:55%的分账比例。5大公司此次要求调高分账比,并非针对2012 年贺岁档的战斗,而是希望打一场建立标准、以后都能适用的战役。

从2002年至今,分账比的每一次提升,都少不了制片人张伟平的身影。

2000年左右,分账比例尚保持在35%左右。2002年,借《英雄》强势崛起的东风,张伟平亲自与各大院线谈判,为影片争取到40%的分账比。再往后,《十面埋伏》达到41%,《满城尽带黄金甲》达到42%,算上2011年《金陵十三钗》的45%,说张伟平一人推动着分账比的进步,一点都不夸张。

但为何2011年《金陵十三钗》与院线闹分账,5大公司却按兵不动呢?影评人韩大刀认为,“一是可能时间仓促,没来得及跟进;二是因为当时各片商有自己的利益想法”。有意思的是,当时,《金陵十三钗》跟院线打分账战时,博纳表示自己同期上映的《龙门飞甲》不参与此事。但今天的《通知》中,博纳却赫然位列五大公司之列。

“可以想见,张伟平2011年的成功模式,为5大公司今天的《通知》提供了很多经验与借鉴。如果院线让步,45%成为一个常态标准,张伟平有贡献。”韩大刀如是说。

资深影迷“汽车大师”认为,好莱坞目前流行的一种分账方式可以借鉴。好莱坞多数大片会按时段调整分账比例。比如首周发行和院线七三分,次周六四分,以此类推,影片放映时间越长,院线比例越高。鉴于目前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大片首周票房占总票房比例越来越高,“这种模式可以捞头两周的票房,又可以鼓励拉长影片放映周期,对发行方而言,是个一石二鸟的好模式”。

在美国,其电影票房通常采取阶梯式的分账方法,首周票房制片方分账一般不低于70%,第二周、第三周这一比例会逐渐下降,但制片方总的分账比例一般也不低于50%,在整个电影产业链条上,从事最具创意工作的人的收入是有保障的。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