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春寒料峭的古都南京迎来了两岸关系在马年的第一件喜事。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来访的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选择在这个对两岸历史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举行两人的首次正式会谈。
作为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国台办和陆委会这两个“对口”单位在成立后的20多年里,却始终处于“隔空”状态,此次面对面接触并交流意见,被舆论普遍认为是两岸关系中的一次创举。虽然王郁琦此次四天三夜的行程相当紧凑,双方代表团也只进行了3个小时的正式会谈,但张王两人间的这“一小步”无疑将为谋求进一步发轫的两岸政治对话实现“大步”的提速。
值得记录的一天
2014年2月11日下午1点,南京紫金山庄。虽然距“张王会”还有一个小时,但紫金厅里已经簇拥了来自全球88家媒体的220多名记者,长枪短炮早已就位,等待着见证一个新的历史时刻诞生。下午两时,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率先步入会场等候王郁琦一行入场,随即,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快步走上前,两人紧紧握手,快门声响作一片。
“这是值得记录的一天。”王郁琦在致辞时表示。

事实的确如此。两岸自2005年开启交流对话大幕迄今已近十载。在大陆,再没有比国台办更熟悉陆委会的部门;在台湾,最熟悉国台办的也是陆委会。1988年成立的国台办和1991年成立的台湾陆委会在20多年后才实现面对面沟通,这样的来之不易也正是王郁琦此行备受瞩目的关键原因。
而对于王郁琦本人来讲,这次登陆也诠释了“人生总有很多奇妙的巧合”。作为24年前代表台湾大学与南京大学代表队同场竞技的辩手,王郁琦及队友们当时通过抽签决定的题目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曾经唇枪舌剑的主题无法主动选择,而今王郁琦和他的代表团,却可以自由、自主地对“两岸关系往何处去”做出选择,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付出努力。
或许因为两岸历史与个人经历的巧妙重合,王郁琦在致辞时也显得颇为感慨。他说,国台办和陆委会成立20多年来,两岸关系有着非常剧烈的变化,“从当初几乎要兵戎相见,到今天我们可以坐在这边开会,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2013年10月王郁琦与张志军在巴厘岛短暂见面,当时商定的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定期互访,经过短短4个多月就得以实现,实属难能可贵。“今天我们在这里正式会面,共同探讨两岸民众关注的问题,这代表着两岸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对于得来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我们都应加以珍惜,也希望我们能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岸关系。”

张志军对此深为肯定,他说,两岸关系几十年一路走来,风风雨雨,跌宕起伏,在曲折中不断前行。从早期激烈的军事冲突和政治对峙,逐步走向缓和,打破相互隔绝的坚冰,开始接触交往。后又屡经紧张动荡,最终于2008年5月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回顾这段历程,深感两岸关系能有今天这样的良好局面实属不易,应倍加珍惜。“绝不能让两岸关系再遭折腾,更不能走回头路。”
在短暂的寒暄和致辞后,双方开始近3个小时的闭门会谈。从会后记者会上公布的成果来看,此次会面双方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一系列积极共识,包括:应珍惜并维护来之不易的局面,以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继续扩大交流、推进谈判、密切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共同振兴中华;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
此外,双方还讨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若干事宜,表示将着力完成ECFA后续协议的商谈,完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务实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与可行途径;进一步扩大深化两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继续协商海协会与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尽早实现互设;继续推动两岸新闻交流以及妥善解决在对方高校及科研院所就读的学生的医保等待遇问题。
而舆论关注的“习马会”议题,在此次会谈中则未有触及。王郁琦对此表示,本就未纳入会谈议题,因此“并不遗憾”。而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对此则表示:此问题应由更权威人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