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认为,要想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可能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前提条件“观念革新”;二是必要条件“创新体系”;三是充分条件“制度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朱星强调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科技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与其它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如果这一局面不能够改观,经济转型的难度会增大。
2020……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作为明确写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的目标实现时间,受到各方专家学者的空前关注。
中国经济能否成功实现转型?中国会成为经济巨龙,还是成为“灰天鹅”甚至“黑天鹅”,2020年似乎成为一个最近的可以考察的时间节点。对于这一近期时间节点,各方专家纷纷作出了自己的预判。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或者说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在整体上还是会平稳增长的,这个平稳增长的速度比起以往30年平均10%的增长速度会慢一些,但放眼全球来说,相比较而言,还是会维持一个相对比较快的速度上,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判断。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同样认为,“双倍增”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对中国经济来说有机遇也有挑战,但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平稳的。
“中国是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府在基本的宏观政策导向上一再强调科学发展,就是妥善处理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与当期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白景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财政角度看,节能环保的投入越来越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大,政府的很大一笔投入都是用于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换。这些都表明了政府的政策取向是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也对记者称,“十八大”报告实际上使得中国多年探索的转型之路有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有了更清晰的具体路径和操作的可行性。在这个路线图的具体指引下,经过10年到20年的努力,中国应该有理由相信建立真正的现代经济,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嬗变。
(记者 于林涛、董彦、王磊、李志健、万全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