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王西京:为黄河造像


2013-12-06 16:41:10     作者: 王南    字号: T|T    来源:

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2013年10月19日,“王西京为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创作巨幅画作《黄河,母亲河》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陕西厅揭开帷幕。会上,大家对这幅巨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邵大箴认为,“这幅画不仅主题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功能十分吻合,而且在形式上也发挥了在这特定环境中应有的装饰作用。

“进入大厅,我们会感觉到这里是《黄河,母亲河》最佳的安放场所,它似乎是大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远瞻其博大气势和雄浑色调,激动人心。” 邵大箴断言:“《黄河,母亲河》是王西京的扛鼎之作。”

 
王西京在黄河壶口瀑布写生取景

美术评论家龚正向在参观时说:“作为宏大叙事与国家形象的载体,《黄河,母亲河》让我们强烈而清晰地感受到画家对中国气派的激情诠释与演绎。”

中国美术馆资深研究员徐虹认为,王西京的新作非常符合先贤关于水的定位,只有从水的波涛中才能研究和看到水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一种伦理品德。

美术评论家夏硕琦认为,王西京承继了宋人的格物精神,以造化为师,细致、深入的观察、体悟黄河,特别是壶口的山形、地貌、水纹特征及其规律性,抓住其奔涌争流、喷薄澎湃、排山倒海、卷起千堆雪的惊险气势,把握住狂涛汹涌,浪花飞溅,水气氤氲,似云若雾的壮观景象,给予身临其境的、致广大尽又精微的意象性表达。

将这一巨制挂在人民大会堂中,巨浪滔天,撼天动地,恰好地体现了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站在这幅巨制之前的瞬间,画中逼人而来的讯息让李建军颇为震惊,“已经不能用美评用语去解释由天而下的滚滚黄河之水,雷霆万钧、所向披靡,王西京画出了当今中国人的精神和中国梦的诉求。”李建军认为,“以视觉审美来看,王西京创作的《黄河》与金色大厅的环境色系是浑然和谐,但高妙之处是,在兼容中显示的对比张力,为豪华庄严的静态环境中带来了悬流千丈、雷奔电掣动感,在歌舞升平的喜悦里响起了母亲黄河的吼声。”

 
王西京在《黄河,母亲河》创作中

被王西京《黄河,母亲河》深深触动的还有高天民,他认为这幅巨制,“并非是一般的山水画或风景画,而是一种灌注了浓郁的历史意识和现实情感的绘画样式,这种样式,我们不妨称之为‘历史风景’。” 他认为,王西京的《黄河,母亲河》并不是黄河某一场景的写生,而是表现了他心中的“黄河”。“它已不再是一幅一般的风景画,而是将他对黄河的认知、对中国历史的思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以及他对现实的把握,都融汇于作品之中,从而构成一种史诗般的叙事。”

王西京个人的事业,无疑已发展到一个不同凡响的地步。迄今为止,他成功地举办画展及交流讲学30余次,受聘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立艺术院校客座教授,先后在国际国内大展中16次获大奖;出版个人画集、专辑16种;曾先后出访新加坡、日本、台湾、马来西亚、英国、美国、法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王西京认为,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中求取和谐与自由,在矛盾与背反中寻求化解之道,在寻觅与审视中不断超越自我,艺术之旅正是这样永不停歇。正如艺术史论家邵大箴的评价:《黄河,母亲河》是王西京的扛鼎之作,也是他走向新艺术历程的标志。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