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文房新贵—竹雕笔筒


2013-11-06 11:22:44     作者: 文|夏周 图|高莹    字号: T|T    来源:

决定一个笔筒的价值,首先是材质的优劣,自然界中竹生长的范围很广,品种繁多,常见的有毛竹、棕竹、斑竹和方竹等。毛竹亦被称筒竹,枝干较粗,其圆筒状的形体易雕刻成笔筒、臂搁等文房用具。斑竹也叫湘妃竹,主要产于江浙和两湖地区,形体修长,表面有红褐色斑点,传说是由湘妃的泪水所化,斑竹通常被用作扇骨、手杖或其他生活用具。棕竹,颜色较深,纤维粗壮分明,形成了不同的条纹,韧性很强,劈成片状后,多用来拼贴成盒、匣之属。方竹,体细长呈方柱形,产于江浙地区,极其罕见。所以目前市场上笔筒的竹料以毛竹为最。

其次是工艺的精绝程度。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推出的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图笔筒用花梨木作为笔筒的边缘及底部,这种木边和底的方法开始时只用于香筒,以及其他不需要坚实底部的器皿,后来才逐渐应用到笔筒的制作上。一只笔筒能够拍出千万元,大大出乎市场的预料。随着制作的发展其他技法如高浮雕、浅浮雕、透雕都逐渐应用到笔筒的创制当中。

第三是造型的独特,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濮仲谦款的《竹雕松树形小壶》,就是直接利用了天然的盘连的竹根雕成松树形,以松树干为主体,松枝盘曲成柄,壶盖雕成了叶形,叠压错落,与主干相连,柄下隐刻阴文“仲谦”楷书款。虽然这件作品并没有在拍卖市场出现,但一样是价值连城。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为是否为名家名品,明清两代竹刻名家的作品是市场上藏家青睐的对象,清代金元珏曾著《竹人录》,在这本著作中他认为,“雕竹有二派,一始于金陵的竹刻家金陵的濮仲谦(澄),一始于嘉定的朱松邻(鹤)。明代竹刻名家除了两位“开派”人物之外,“嘉定派”的创始人朱松邻、其子朱缨(字清父、号小松)、其孙朱稚征(号三松)都是“嘉定派”刻竹高手。还有沈大生、秦一爵等名家。可是他们的传世作品极少。张希黄运用“留青”之法,开辟了一代刻竹新风。清代刻竹名家有吴之、封锡爵、王易、周芷岩等名家,超百万元成交的往往是这类作品。例如前文提到的最高价的竹雕笔筒就有“顾珏”,“宗玉”刻款,顾珏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竹刻名家,字宗玉,江苏嘉定人,刻画精深,细如毫发,一器必经一两载始成。因此,其制作的笔筒颇受藏家的青睐。竹雕笔筒成交价排行榜第二位的也是一件顾珏作品,这件竹雕《西厢记》相送图笔筒出自香港佳士得2005年秋拍,同样有“顾珏”、“宗玉”款,高17厘米,成交价546.96万元。清代康熙早期,竹雕名家仍有许多,但是到乾隆时期,真正参与竹雕笔筒制作的文人减少,此时所制的竹雕笔筒多露匠气。文人的参与直接促使了笔筒艺术价值的提高,这类笔筒的市场价位相对一般艺人的作品要高出许多。对于竹雕作品来说,名家制作已成为判定其价位的一个要素,往往由于器物上的名人款而使其自身价位迅速攀升。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