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口述历史,或许是一种慈善


2013-09-23 17:10:45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公益,免费

崔永元曾笑称,如果能拍下孔子,也就没有于丹了。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口述历史最重要的价值,是在个人感受中去体验和了解历史。

崔永元曾经带着自己的团队走访各国口述历史中心,2002年访问日本NHK电视台时,他对这个公共电视台保存和提取资料的能力大为惊讶,在那里,张学良的详尽影像记录唾手可得。

“你说找中国资料,不管是‘九·一八’还是‘一二·八’,它立马就能调出来。任意说出一个时间或者人名,它能调出所有相关资料。”

做一个口述历史博物馆的念头,最早就来自于在国外访问时的触动。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他同样发现了保存完整的中国文献和口述历史资料。参观过日本、美国、加拿大的相关机构后,崔永元发现,“我们的‘口述历史库’甚至比不过人家的一个大学。”

 
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开设的《口述历史研究》公选课正式开课

有人说这只是技术手段的问题,但崔永元却不这么认为。“我在日本书店看过一整面墙的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我们口述历史中心也接待过十几个国家的学者、记者。曾经有德国学者跟我说:‘如果你要看中国资料,可以来德国看。’我问有多少,他说有一鸟巢。”

让崔永元感到痛心的是口述历史在国内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做历史研究之前不要问自己研究它有什么用,本着这样的目标什么用都没有。”

有人觉得口述历史可以是一只潜力股,也并非没有前人可循。即使不拿资料直接卖钱,也可以自己出书、出片子。

崔永元告诉对方,你们最好去美国看看,去哥伦比亚大学看看,去美国国会图书馆看看。答案是,人家全是公益的,赔钱。

“现在很多人都掉钱眼里了”。崔永元想在中国开这个先例,公益,免费。

留一个与后人用心对话的机会

系列电视节目仅仅是这些年崔永元做口述历史很小的一部分,在其身后,一个积累多年的影像资料库正在成形。

2013年底,8400平方米的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将在中国传媒大学落成,该中心已投入2亿元人民币,这些钱大都来自十几个企业大户。担心有人会进行比较,崔永元不愿透露人名和数目。他做过很多关于孩子的慈善活动,理念是,“一千万个人的一元,好过一个人的一千万元”。

“我借钱、拉钱、募钱,除了偷钱”,说起10年间的集资,崔永元忍不住吐槽。截至2012年2月,研究中心收录了6大领域、约4000人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及图片、实物等;搜集整理了300万分钟以上的口述历史资料,30万件稀有历史实物。这些资料和成果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笔巨大财富。

媒体称,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和博物馆的成立,填补了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地带。

崔永元10年收集到的所有口述历史影像资料,将建成数字化存储检索系统;除了保存、归类整理及永久传承之外,还将免费向中国传媒大学师生及社会其他学术机构或个人开放。

“我们留下了一个千百年后还可以和后人用心对话的机会。”崔永元说。与其他博物馆不一样的地方是,其他的博物馆不让说话,不让吃东西,甚至不能喝水,而这个博物馆,崔永元透露,“能谈恋爱”。

2012年11月12日,崔永元的第一堂公选课—《口述历史研究》开课。本是研究生的课程,本科生也来蹭听,只能容纳400人的报告厅被挤满,连过道都被塞满。校方只好临时改变上课地点,转去1500人的报告厅,看到这么多人赶来听课,崔永元感慨“口述历史的春天到了。”

用生动的口述来拼凑一个历史的真相,或者说,所谓的历史真相,是崔永元的梦想。

“我到现在坚定地认为没有历史真相,历史永远没有真相。所有人能做的就是看谁更接近真相,大家做的都是这件事。口述历史是接近真相的一种方式,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式,我们现在是迷上了这个方式。”

他打趣道,“做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乐趣就是我差不多访了10000个人了,你跟10000个人过不一样的人生,就是别人活一辈子,你活10000辈子,你说你占了多大的便宜!”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