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探秘之旅:700年官窑琉璃厂


2013-05-16 14:15:08     作者: 文图|吴惟    字号: T|T    来源:

艺术丰富多彩

王双来厂长回顾了琉璃艺术的发展,他告诉笔者:“所有的琉璃构件都是从瓦开始的。民间最早将瓦容器称之为瓦器,称泥盆为瓦盆,称泥罐为瓦罐,称陶制管为缸瓦管,用在屋顶称之为瓦。后来上了釉的叫缸瓦盆、缸瓦。在屋舍建造上,将草取而代之以瓦,把茅草屋变成了瓦房。”

人们爱美,美化瓦,延伸了,放在檐头上叫瓦当,秦砖汉瓦传了千百年。随着琉璃的出现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琉璃艺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宫式建筑登峰造极,琉璃艺术也更加丰富多彩。体现在宫式琉璃屋脊造型的主要风格是:脊件轮廓线脚丰富流畅,方、圆线条相间成趣,脊的复杂或高低有主次之分,如正脊较垂脊复杂,兽后高于兽前等;脊的大小、造型与建筑体量(或瓦面)有关,寻求与整个建筑的比例关系,把美的精神蕴于尺度权衡之中;垂脊、脊等延伸至檐口的一段,端头处理巧妙,艺术形象饶有趣味;脊的转折、交接处或关键部位,饰以吻、兽。吻、兽高于屋脊,雄视四周。使脊饰艺术在平缓的流动中产生顿挫,迸出高潮;与一些地方建筑相比,很少雕刻,追求庄重大方。

 
工人在修饰吻坯

用在攒尖屋面的顶端的脊被称做宝顶,它的建筑魅力在于它所产生的那种与众目昭彰的吸引力。在背角屋檐处,宫式屋脊称为“兽前”的部分,安放着仙人和走兽。仙人排在首位,仙人之后的走兽顺序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工匠口诀之称为:一龙二凤三狮子,四天马五海马,六狻七鱼八獬九吼十猴。关于仙人,工匠中多有“日晒泯王,走投无路”的说法。说是春秋之齐泯王无道,已无路可走。而琉璃窑则有“仙人骑鸡”之说。仙人者,有传为姜太公在此镇妖退神怪的,有传为禹王恐屋脊聚龙过多,在此镇洪水的。关于这些美丽的传说,可能无法证实它们的可靠性,只需陶醉在浪漫的联想和变幻的情节之中,这正是脊饰文化带给中国建筑的朦胧美。

复杂的制作工艺

华美的琉璃艺术,蕴涵着工匠师们的智慧和心血。它的制作复杂,工序繁多,就普通的琉璃瓦讲,就有选料、风化晒料、入仓均化、搅拌、粉碎、陈腐、挤瓦、修饰、干燥、素烧、挂色、釉烧等20多道工序,而且多数工序都属强劳动工种,都需付出繁重的体力。此外是做件活,如瑞兽,还要精细的制图、制模、印胚等工序。因工艺性比较强,难度大,要达到平、方、圆、直,扣、铲、捏、画,工序就更加复杂了。琉璃的核心活,一是雕塑,每件的造型结构都是固定的定式下来的,要做到一丝一毫不走样;二是上釉,它的色彩深浅、釉的厚度把握都要靠长期经验的积累;三是烧窑,这最后一关最难,被称为火的艺术,尚无科技方法解决,全凭老艺人用毕生的经验,练就的火眼金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艺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建筑铸造了如此的辉煌。

 
选料

搅拌

修饰

装窑

制作技艺传承令人担忧

王双来从小在琉璃厂玩大,已年逾花甲,是退休后返聘任职的。他父亲就曾是这个厂的厂长,幼年的熏陶,成年的结缘从业,让他对琉璃钟爱有加,难以割舍。

当前,琉璃厂的职工不足百人,老艺人也只有二三十人,琉璃制作技艺,没有十年的工夫是学不好的。尽管困难重重,他仍然与全厂职工一起努力地坚持着。在眼下市场经济的社会里,被金钱驱使的大势下,挣钱的行当当然是多数人的首选。而琉璃厂属于耗时长,费力多,效益低,工资少的行业,常常是时好时坏,差的时候,工资发放都比较困难。若是对此行缺乏热爱,对金钱又看得比较重的话,有谁能留得住呢。现在是市场说了算,一切靠自己,挣多分多,挣少分少,工人工资很低,分配来的大学生,经常干几天就走了。现在当地人没人愿意干,工人主要靠外地来京务工人员。近几年,随着社会工资逐渐提高,外地务工人员也不好招了。琉璃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对于这一传承了700多年之久的琉璃厂,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能否顺利地传承下去,不能不令人担忧!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