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斯诺登冲击世界争议未绝


2013-08-12 12:40:57     作者: 本刊特约撰稿、中新社驻华盛顿记者 德永健    字号: T|T    来源:

司空见惯?双重标准?

斯诺登令美国人心情复杂,也令全球各国受到震动。6月末,德国《明镜》周刊援引斯诺登提供的绝密文件称,过去五六年,美国将欧盟驻华盛顿和联合国的办事处列为监控对象,两家机构的办公地点均被安装了窃听器和监控设备。

同时,美国情报机构还企图窃听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据信欧盟总部的通信设备曾多次遭到攻击,后来安全专家发现这些攻击来自北约总部一片被单独屏蔽、由美国国家安全局专用的区域,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正是“幕后黑手”。

消息传出,一贯被视作美国亲密盟友的欧盟各国表示强烈不满。身为欧盟中坚的德国强调美国“监听朋友不可接受”,要求美方做出澄清,而且必要时德国将支持欧盟采取行动予以回应;法国政府也公开表示,鉴于欧盟受到窃听和监控,应该暂停美欧预定启动的自贸协定谈判。

为此,奥巴马强调美国的做法司空见惯,只是刺探情报的常见方式,无论是美国或是别国的情报机构都会如此行事。并称,欧洲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我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信息没有共享”。

另一方面,斯诺登公布的文件显示美国对中国网络、包括一些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攻击,还监控个人信息,这与美国此前屡屡指责“中国发动网络攻击”形成鲜明对比。

对此中国官方强调,网络安全是各国普遍面临的综合性安全挑战,维护网络安全是各国的共同责任。一方面滥用信息技术优势谋求一己之私,另一方面又对别国无端指责,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无益于网络空间的和平与安全。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表示,网络安全问题被美国媒体和某些政客“热炒”,但至今没有谁举出具体证据证明这些攻击来自哪里,是不是来自中国,反而斯诺登事件显示美国对中国发动大量网络攻击,“这是有名有姓的人出来说的”,美国应向中方做出澄清。

崔天凯指出,事后美国有些舆论极力“划清界限”,强调美国的攻击不涉及商业秘密或商业利益,然而“根据斯诺登披露的材料,美国的攻击包括对电子邮箱、手机等个人隐私的侵犯,这些人里难道没有商业人士?这些电子邮件和手机通讯难道就不会涉及商业秘密?”

同时崔天凯强调,网络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新课题,各国都面临在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同时确保网络安全的问题,相互指责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应充分沟通,建立普遍得到遵守的规则。

美俄元首见或不见?

斯诺登决意揭发举报后,首先在5月20日离开夏威夷飞往香港,其后在6月23日从香港直飞俄罗斯,至今仍滞留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

斯诺登“不请自来”,给俄罗斯总统普京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斯诺登飞抵俄罗斯后,美国一直在持续施压,要求俄罗斯交出受到间谍罪指控的斯诺登。期间不仅美国国务院、联邦调查局(FBI)等部门的高官轮番上阵,力图说服俄罗斯,即使没有与美国签署引渡协议,也可以基于过去的执法合作将斯诺登遣返回国,7月12日奥巴马更亲自出马,与普京通电话要人(斯诺登藏身香港时中美元首并未通电话)。

面对复杂局面,普京竭力寻求平衡。一方面,普京明示俄罗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会屈服于美方压力遣返斯诺登,也不会把他作为“俄美交易”的一部分,而会依据联合国和俄罗斯相关法律处理此事。

另一方面,普京屡次表示,斯诺登是“不速之客”,俄罗斯无意卷入此事,也不希望俄美关系因斯诺登事件恶化,“两国关系远比在特工问题上的无谓争吵重要得多”,并且普京明确警告斯诺登,“任何伤害俄美关系的行为都不可接受”。

但随着时间推移,美国显得越发不耐烦。奥巴马与普京通电话后,美国官员频频对媒体表示,由于俄罗斯迟迟不肯遣返斯诺登,奥巴马虽然会照常出席G20峰会,但可能取消预定与普京举行的会晤,美国国会也在谋划,一旦斯诺登的避难申请获批,美国或对俄罗斯实施人权制裁,并重新推动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更称,如果俄罗斯批准申请,美国应该抵制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举办的冬奥会,不过对于这类带有浓厚冷战色彩的言论,美国奥委会和共和党领袖均明确表示反对。

为安抚美方,普京指明俄罗斯希望斯诺登尽快离开,前往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等拉美国家避难,但问题是美国不允许其它国家向搭载斯诺登的飞机开放领空,致使斯诺登的未来行程被堵死,因此实际上“是美国人自己将斯诺登困在了俄罗斯”。

此外,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奥巴马放出取消与普京举行会晤的消息,是想暗示斯诺登应该在G20峰会开幕前离开俄罗斯,为此克里姆林宫正在制定新的议事日程,争取近期找到办法将斯诺登送往拉美国家,以免影响8月初在华盛顿举行的美俄外长与防长“2+2”会谈以及9月初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G20峰会。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3-12

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