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回避的权力转移命题
自尼克松政府以来,美国对华战略的基本倾向是通过接触与对话的方式在崛起的起飞阶段控制中国的发展路径,降低对美国既有霸权体系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冲击强度,从而避免冷战式的美苏对抗。中国则采取了优先发展实质利益而延缓提升战略能力的策略,尽量降低对美国的权力挑战刺激。中美两国分别在经济与安全方面着力,避免了直接正面的利益冲突,延缓了应答大国崛起与权力转移命题的紧迫性。

当2008年世界经济遭遇空前挑战,欧美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因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陷入困境时,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优异表现使其成为维系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为全球摆脱体系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中国的实质利益扩展日益迅速,而战略能力也与日俱增,以现实主义权力政治为核心战略思维观的美国战略界判定中国对美国的权力挑战和利益威胁在上升。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高呼“美国不会做世界第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美国整个社会都开始担忧中国快速崛起从而赶超美国,取代其长期占有的世界霸主地位的可能,而这种长远的前瞻促使奥巴马在第一个任期中对美国的对外战略重心进行了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大范围调整。
通过观察美国强化同盟体系、广泛调整战略性的军事部署、利用中国周边热点安全问题强化外交介入与军事威慑、压迫中国地区外交影响力空间和争夺地区多边机制主导权,可以发现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忍耐性逐渐消失,感受到的实力对比与战略能力的威胁逐渐加强,美国对华不信任或敌视的程度在加深,美国的军事安全部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将美国对华安全战略大幅向战略遏制或威慑的一面倾斜。
当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到权力转移的中期,也是冲突和矛盾最可能激化的阶段,两国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避免冷战式的冲突和恶性竞争,走出一条理性而适度竞争的新型大国相处之道,这一问题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中国话题首次成为美国总统大选的核心辩题之一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在第三场总统电视辩论中,选举委员会专门安排了讨论中国问题的环节,即“中国的崛起与世界的未来”,彰显出美国对于中国崛起的关注以及中美互动对世界局势发展的深远影响。现任总统奥巴马和前州长罗姆尼都强调了美国必须重视中国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潜在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