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侨商人联手打造西进跳板
肖杰 杨斌元
在地形上自西向东呈三级分布的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则呈现相反的三级。如何促进三级经济的平稳和平衡发展?相对说来,东部具有先发优势,西部具有丰富的资源,那么,中部则可以在东引西联上发挥重要作用。
华中在下一轮的经济腾飞中具有枢纽作用,地处中部的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近年来,港澳同胞和海外的华人华侨大力投资于武汉,掀起了中部的又一轮的投资热潮。
台湾机电发动西进引擎
作为外经贸部批准的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大型专业博览会,第二届中国武汉国际电机电子博览会吸引了来自27个国家或地区的机电企业汇集武汉。规模庞大的台湾机电工业同业工会组织的企业团队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65家台湾企业集中设展,占有102个标准展位。展品包括重电机、家用电器、电脑及周边设备、通信器材、测量仪器、电子成品、供电设备、照明器材、光电产品、电子零组件等十多个大类,300多种产品,约170名展商代表。
士林、华城、亚力等知名厂商展示了巨大而制造精细的大型重电机,引来不少专业人士驻足细问。更多的厂商展位则是井井有条地排列着各式各样小巧、精致的电子元器件、成品,琳琅满目。长安微电有限公司的展台上摆着各种规模的小马达,张董事长自豪地说:“可别小看这些微电马达,用途可广啦,在台湾我做全世界的生意,全部外销。”有的台商不无幽默地说:“我们生产的这些小东西那可是用货柜供应全球的,不过现在一个离心泵就可以全部带走。”
可用“大的很大、小的很小”来形容台湾展区的产品特点。台湾经济引以为豪的电机电子产品所积淀的产业内涵与生命力就在这“大”与“小”的共存与和谐之中。电机电子产品在台湾已形成完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体系,从零部件到制成品,分工精微,协作配套,策略互动,研发创新,产业内涵博大精深,本业及上中下游产值与出口值均占台湾工业总产值、总出口的50%以上,有16种产品产值居全球第一,构成台湾经济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也使台湾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出口基地之一。率团参展的机电工会总干事徐汉康先生在“国际贸易与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论坛”演讲时指出,台湾电机电子产业中,中小企业占70%以上的比例,是产业内涵不断丰富、技术不断创新、市场不断开拓的重要源泉。
台湾机电工会的调查认为,过去台商投资是以外销为主,现在则是以深入内陆腹地、抢占内销市场为主。所有的参展商想借武汉博览会之机,寻找内销市场商机,包括寻找代理商、联系客户、宣传产品及公司形象,有的厂商正在评估武汉投资设厂的计划。大多数台商认为,武汉是他们参加展会接待客户最多的地区,参展效果良好。据统计,台湾展区吸引了近万人观展。
对于诸如统一食品、“康师傅”、华新丽华在内销市场业绩卓著的台湾企业,大武汉是个熟悉、亲切的地方,是大陆投资重要的“利润中心”,“九省通衢”的便捷交通、市场广阔的内陆腹地、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实力雄厚的科研优势、快速发展的经济前景,无一不是华中重镇武汉的诱人之处。但对一向以外销市场为导向、以大陆沿海为生产基地的台湾电机电子企业而言,武汉是个相对陌生但令人向往的城市。出生在汉口的徐汉康总干事说,工会今年组织团队在世界各地参加了23个展会,在大陆有6个,多在沿海,只有武汉博览会是中西部的展位。他说,厂商了解中西部的愿望很强烈,排队报名参展,只用了3个月就招满员了,还有30多家企业因展位不都而未能成行。
华城电机主管简先生在“汉台电机电子产业合作交流会”上说,武汉是内陆中部特大城市,有独特的经济地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基础工业发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为台商提供了至少20年的发展远景,而武汉就是跳板,士林电机负责人看好武汉的院校研究实力,表达了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的构想。工会光电产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修博士两年前曾到过武汉,此次随团参会“三句不离本行”,他说,武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很快,光纤、光电器件及其他产品的制造、研发和配套产业都形成特色,台湾的电子信息厂商想知道这里的政策、工程师的薪水机水电费用等详情,一旦制定投资计划,就会很快行动,争取时机才能得到商机。
其实,“大武汉”的形象近年来在台湾媒体频频曝光,倍受岛内企业界关注。台湾《商业杂志》今年以“深入武汉”为封面标题,大幅报道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台商投资的情况,称武汉“买百家,卖百家”,是大陆的“科教重镇”、“经济地理的心脏”、大陆光电子产业的发源地“。不少从未到过武汉的台商怀揣《商业杂志》飞到武汉,深入考察。工会今年在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评估报告中,明确将武汉列为综合竞争力A类城市。
电机电子产品是台商投资祖国大陆最多的领域,是当前新一轮台商投资热的主流产业,已占整个投资规模的一半以上。但据石修博士介绍,厂商在大陆投资办厂约5000家,大多数集中在沿海,在华中和西北估计不到5%。武汉现有台资企业约600家,投资总额约10亿美元,是吸引台商投资最多的内陆城市之一,并以优越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台商投资的基础,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地区。
华侨华人构筑西进平台
武汉是华中著名的侨乡,侨商为武汉乃至华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往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的华侨华人代表田长宁先生就是武汉籍侨胞,为武汉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牵线搭桥。华侨华人是经济发展中一笔可贵的资源。
在武汉举行第二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回国(来华)创业成果报告暨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吸引了众多眼球,尤其是其中的200多名海外博士是其中的亮点。这些海外博士大多处在新技术、新材料等众多领域的前沿,掌握着一批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他们参与中部地区的建设将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成果报告会上,扎根“中国光谷”的刘胜博士等16名回国创业人员代表作了创业成果报告,交流了各自回国创业和参加“百名海外博士西部行”的体会和感受。4年前第一个跨进武汉海外学子创业园的香港籍人士何思伟被这次会议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评价是:好比出土的编钟,古老而年轻的武汉奏响的开拓强音。武汉作为一个国际性现代化城市已初现雏形。加拿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长骆耀光博士说,自己到过国内的好几个地方,感到武汉的生物、医药制品、纳米技术和信息产业等方面的技术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对他们回国创业很有吸引力。
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议期间共签订各类引智引资合作项目73个,其中武汉项目60个,项目总金额达8936万美元。这些高科技项目主要涉及生物工程、计算机、光电信息、农业工程、环保能源等方面,许多海外博士还被聘为技术、金融和管理等方面的顾问。建立了长期而稳固的合作关系。
最为重要的是,这次会议构筑起了一个武汉联系全球华侨华人、特别是海外新移民专业人士的平台。这次参会的200名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代表,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德国、法国、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地涉及到各个领域,是武汉乃至中部地区发展的不可多得的资源。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第六届海外新移民恳亲团活动和首届湖北同乡联谊会,华侨代表听取了武汉经济发展报告,参观了经济发展区和一些风景名胜,对武汉盛赞不已。这些活动,加强同华侨华人的之间的联系,为更多的海外华侨华人为祖国的建设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