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港澳台侨
经济视野
图片报道
社会聚焦
文化广场
地域风情
漫画
绿色家园
旅游天地
地区平台
 
2002年3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港澳台侨 >

港澳台侨

圆明园"国宝"热展台北
国宝回归欣逢盛世
艺术珍品难得一见
精美青铜再现辉煌
台侨商人联手打造西进跳板
三个女留学生的归国故事
国际人的新天地
用自己的方式爱国
原来天空可以更美
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


华侨最高学府
暨南大学

徐晓燕 纪宣

“钟山黄浦,建阳白云。”每一个暨南人在哼唱校歌的时候,都会随着海外三千万华人华侨的泪光,进入一个民族的历史。

有人说,凡是有海水的地方,都会有华人华侨的足迹。而今天,暨南人说,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在中国一千多所大学里,海外学生最多的莫过于暨南大学。其宗旨是“宏教泽而系侨情”近百年来,这所在中国最封闭的时代诞生的大学,历经风雨坎坷,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却坚持以华侨教育为己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华侨子女的办学宗旨从来没有改变。因而成为我国华侨教育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华侨学校,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都在关注着她的成长。

校长刘人怀细述暨大

据介绍,今日之暨南,已是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在广州、深圳、珠海拥有5个校区(占地近8000亩),拥有16个学院,35个系,39个本科专业,6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是当今暨南大学作为华侨最高学府的三大特色,它吸引着海内外学子纷至沓来。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暨南大学已培养的境外学生就达1万多人,他们来自世界五大洲78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目前,在校全日制华侨华人、港澳台学生4893人,高居全国第一,无愧为“华侨学子的摇篮”。

1983年,暨大在全国率先实行学分制和主修、辅修制、双学位制。1984年,暨南大学由教育部划归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并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1996年6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学校之一。

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教授说,暨大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要求以及侨校的特色来办学的,我们的教师对来自五大洲学生的教学方法很有针对性。由于文化背景各不相同,教师们采取混合与分流授课相结合的方针,辅以相应的学分制,使基础不同的学生各有所获。同时我们的经济管理学科一直排在前列,中国第一个建立经济商科的专业是在暨大。 刘人怀说,暨大凭借以下优势在众多名校中吸引到了更为优秀的生源,一是凭借品牌的优势,暨大作为侨校特色明显,并且采用国际通行的学分制;二是地源的优势,暨大靠近港澳地区,许多学生比较适应这里的气候环境等客观条件。我们暨大合理地调整课程的教学时数及学分比例,实行国际通行的学分制,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积极性。当然在每个学生离校的时候,都保证达到大学毕业的标准,既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又适应了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暨大在此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按内地高校综合排名,暨大已由1999年的第72位上升为2001年的第40位。

在近年对外招生没有任何特惠政策,并与大陆140多个学校的公平竞争中,暨南大学以校风好,环境好,专业好等优势,在校境外生人数稳居境内高校第一。招收境外研究生人数占境内高校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些年来,暨大为海外培养和输送了许多人才。暨大的学生来自五大洲78个国家和地区。暨大的学生创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热情、执着而且认真。境外的学生多,自然使学校充满活力。不同的学生在一起向对方学习、向环境学习、思想活跃,创新思维多。在中国高校科技挑战杯赛和文艺比赛中,暨大不费劲就拿到广东省第一名,体育竞技全国第二。

刘人怀说,中国加入WTO,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暨大在21世纪机会会更好。我们国家在搞经济建设,中国的绝大多数投资都来自于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全世界的华人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同时也愿意把孩子送回来读书。我们当然义不容辞尽最大的努力培养他们的后代。2000年我到南美洲,那里的华人华侨十分感动,说是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大学校长,在巴西、秘鲁,一些华侨领袖见到我时坚决要把孩子送回来读书——他们的根在这里嘛!华侨华人也需要祖国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会为暨大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契机。 刘人怀校长1940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新繁县的一个教育世家。刘人怀的曾祖父执教鞭,中过举人﹔祖父刘良早年加入同盟会,清末最后一代秀才,四川高等工业学堂教授,本世纪初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刘人怀的父亲读书时,与郭沫若是校友。受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有志于走科学的道路,报效祖国。他于1958年考入兰州大学数学系。

2000年9月,暨南大学校长、博导刘人怀在1999年11月获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学部院士后半年多,再获中国工程院管理学部院士。像刘人怀这样同时名列两个学部的,全国仅32人。

校庆迎来八方客

2001年11月16日,中国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迎来了95周年华诞。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马万祺,来自海内外的校友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尼西亚、葡萄牙、香港、澳门、台湾和国内高等学校的校长共2000多人出席了庆典活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霍英东、马万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曾宪梓,国务院侨务办主任郭东坡,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为暨南大学95周年题词,暨南大学名誉董事长、国家前副主席荣毅仁致信祝贺。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郭东坡在出席暨南大学95周年校庆时表示,暨大的发展离不开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的关心与支持。

许多著名专家学者曾在暨南任职任教,如马寅初、周谷城、严济慈、周建人、楚图南、许德珩、梁实秋、曹聚仁、何炳松、郑振铎、胡愈之、沈瑞先(夏衍)黄宾虹、潘天寿、许杰、钱钟书、许国璋等。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专业、年龄结构。现全校共有专任教师1003人中,教授148人,副教授438人,讲师25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8人。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有个层次学生23809人,全日制学生占13789人,其中有博士、硕士研究生2529人,本科生10537人。

在校友中,还走出了黄炎培、吴学谦、李岚清、许敦茂(泰国前副总理)4位国内外副总理。有8位校友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堪称桃李满天下。国内外现共设有56个校友会。江泽民主席为暨南大学题词:“爱国爱校,团结奋进”,使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暨南大学校友深受教育和鼓舞。

学校坚持从严治校的方针,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成才。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了解国情民情和改革开放的形势。每年暑假组织华侨学生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举办华侨华裔学生夏(冬)令营,向他们传播中华文化和组织他们寻根问祖,增强民族自豪感,增进中外人民的友谊。华侨、港澳、台湾和外籍华人学生,与内地学生融洽相处,团结互助,携手共进。暨南园里中西文化荟萃,学术气氛浓厚,文化生活活跃。在学校关心、指导下,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和文体活动,举办书法、摄影展览,组织音乐、学术讲座,开展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还出版有《暨大研究生学报》、《暨南大学学生报》、《赤子心》、《新闻学生》、等报刊。

深受新老校友的喜爱

已故台盟中央评议委员会副主席、台盟中央秘书长徐萌山,1946年底,参加当时台湾省政府举办的升学内地大学公费生的考试,考上了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史地系,他怀着掌握知识,造福台湾人民的雄心壮志,告别了父母家人,只身来到了上海。他在暨南大学认真学习各种知识,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徐萌山在暨南大学时曾任台湾同学会主席,与暨大的同学互相帮助,不断取得进步。当时暨大一些教师和同学们,对徐萌山他们这些来自台湾的学生们,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课业学习上,都给予了很多帮助,他生前每次讲到这些情况时,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1986年北京暨大校友会推荐徐萌山为三个筹备人之一,他积极参与筹备活动,联系了周谷城、许德珩等师长和吴学谦校友,请他们担任名誉会长,在成立会上,徐萌山被选为校友会副会长,以后又被推选为会长,他积极同海内外的校友开展联谊工作。

徐萌山的妻子、女儿也分别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校友,她们也十分喜欢在母校时的生活,各自都有不同的感触,大家在一起常常能谈起暨南大学这一话题。

2001年入读暨大的澳门学生冼振威,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暨大的学习节奏。他说,大学课程不像中学,只要听课、记笔记、做功课就能过关,必须充分利用图书馆,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他已经养成了每天温书的习惯。

学习之余,澳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学校艺术团、音乐协会等艺术团体处处留下他们的身影。

一些正在暨大就读的香港学生表示,选择在暨大读书,主要是看好内地的教育质量以及学习风气;而且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日渐增多,在广州读书更易了解内地的风物人情,对日后发展有好处;另外,内地学费便宜,每学年学费只有香港本地大学的1/4——1/3左右。

阿杨和他的朋友们看上去和内地的大学生没什么两样,是正在广州暨南大学就读的澳门学生,他们都是80年代出生,土生土长的澳门新一代。

近年来,祖国的发展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方向,他们在选择专业时,都选择了会计、资讯、广告、管理等热门行业,他们在暨南大学生活得很充实、愉快,认为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他们表示,在加入WTO后,相信国内的发展空间会更大,对祖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1998年考入暨大电子系信息工程专业的周铮,是从北京考取的台湾籍学生,他当初的想法是可以到外地走走看看,培养一下生活独立性。周铮认为暨大的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学习各种知识,教师也十分尽职地教学,比如教数字与计算机通信的老师备课很认真,讲课重点条理分明,有些新课自己看书预习时有一定难度,老师会将讲课的讲义用电子邮件发给同学,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预习。

周铮同宿舍住的有来自合肥、贵阳、南海、台山、湛江等地的同学,他们相处得都很融洽,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班上的老师也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增进他们内地生、侨生与港澳生的友谊,如去公园烧烤等等,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尽兴。

周铮的业余生活是读武侠小说、踢足球、爬山、划船、周末看电影,有时暨大还会有文艺团体来表演精彩节目。

资料:

暨南大学的前身暨南学堂创办于1906年,是我国历史上由国家创办的第一所华侨学校。因当时的华侨学生多来自于南洋,所以取《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之语,起名为暨南学堂。就是将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远播于五洲四海。暨南从创办至今一直以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华侨子女为办学宗旨,

暨南大学1911年10月停办。1918年由黄炎培主持在南京旧址复校,改名为国立暨南学校。1923年暨南学校迁上海真如。同年独自成立国立暨南大学商科大学,在校内作为暨南学校的组成部分。1927年成立国立暨南大学,成为当时成立较早的少有的国立大学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迁到福建建阳办学。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9月学校合并于复旦、交通等大学。1958年,为适应大批华侨青年回国升学的要求,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

学校确定了文艺与汉语言文学、产业经济与工商管理、生物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信息与通信技术、生殖科学与计划生育、中外关系史与华侨华人、汉语言文学与海外华文教育7个学科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项目,并全面启动建设。

学校设有董事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荣毅仁曾先后兼任董事长。现由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任名誉董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任董事长。董事会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从多方面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这对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