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港澳台侨
经济视野
图片报道
社会聚焦
文化广场
地域风情
漫画
绿色家园
旅游天地
地区平台
 
2002年3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港澳台侨 >

港澳台侨

圆明园"国宝"热展台北
国宝回归欣逢盛世
艺术珍品难得一见
精美青铜再现辉煌
台侨商人联手打造西进跳板
三个女留学生的归国故事
国际人的新天地
用自己的方式爱国
原来天空可以更美
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


精美青铜再现辉煌


王作左守鼎(西周)

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开始于夏(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盛于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前221),曾辉煌了10多个世纪之久。由于被用来标示森严等级的礼制,广泛用于贵族阶层祭神享祖宴请宾客及礼仪交往等活动,青铜器被称之为礼器或礼乐器,成为当时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几乎每一件青铜器都凝聚了中华祖先的卓越才思与伟大创造,成为不朽的艺术品。

展出的80件(组)青铜器,时代上迄3500多年前的商代早期,下至公元8世纪的唐代,前后跨越两千余载,系统展现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面貌。它们大都为海内外罕见的精品,西周王作左守鼎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惟一周王自己用的大鼎。另外神面卣、周代戎生编钟、战国斑纹钺、西汉鎏金龙首形盖弓帽等相当一部分文物,甚至是绝无仅有的孤品。更为难得的是,它们皆为前所未见,是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最新也是最重要的一批实物资料。   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最重视的器类莫过于鼎,它甚至被视作国家、政权的象征。1999年底,保利博物馆入藏的一件“西周王作左守鼎”是这次展出的一件珍品。这件“西周王作左守鼎”内腹壁上有六字铭文,人们从铭文明确了解到它是周王专门用于祭祀的一件大鼎,当年陈列在左侧方位。这件鼎确实不失皇家气派,高近半米,胎壁颇为厚重,铸工精致,造型也十分雄浑端庄。外腹壁上装饰有12只回首卷尾的大型凤鸟纹,凤鸟纹下还以细密的卷云纹作衬底,繁简相宜,相当精彩。根据大鼎的器形和装饰等方面判断,专家们认为这件鼎的主人应是西周中期的周恭王,或是稍晚的夷王和历王。   


神面卣(西周)

从礼制角度而言,周王鼎应该是目前所知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771)等级最高的青铜器,是一件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它能够入藏保利艺术博物馆,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那是在1999年12月底,保利艺术博物馆专家在香港一家古董店中偶然发现了这件周王鼎,不过当时它里里外外绿色的锈,铭文也深深掩藏在绿锈下面,但其典雅豪放之美还是显而易见的。大家判定:这是一件稀见的西周铜器珍品,能够拥有这样鼎的人,一定是个地位很高的贵族。虽然也有人曾为了找铭文在鼎内底上刮了几道,但没有找到,专家们明白鼎的铭文不太可能在底部,要有,也应该在内腹壁上,随即重点观察了鼎的内腹壁。突然,专家们在靠近口沿处的锈下隐隐约约发现有“字”的迹象,而且还能看出两个横道,会不会是个“王”字呢?如果真是“王”字,那就是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周王鼎!专家们不动声色,随即向货主提出要将这件鼎带回北京。这件鼎一到北京,就被送到有关单位做X光检测。检测结果验证了专家们的猜测,鼎内壁绿锈下果然有“字”。经过除锈处理,隐藏多年的铜鼎铭文终于彻底显露出来。

就是这么偶然之间,中国又一项重要文物考古新发现诞生了。最令人难忘的一件青铜器展品可能要数制作于3000多年前西周早期的“神面卣”了。这件有着人(神)面又结合了许多种动物的器物,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器身的两面皆为神面,神面头有双角,双睛圆鼓,直鼻小耳,大眼暴张,呲出两颗獠牙,在威猛之中又略带笑意。在其正面无论你变换到哪一个位置,它的双眼仍紧紧盯着你,给人以摄人魂魄之感。


社会生活图画壶(战国)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论造型多么复杂,表面皆以刻划的花纹作装饰,只是花纹在深浅、层次上有所区别。而这件神面卣则完全是一件立体的艺术品,雕饰极为复杂,也极具艺术感染力。在目前全世界保存的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没有一件与之造型和装饰相同,各方专家无不对其朝凡的艺术价值叹为观止,认为它是百年难遇的艺术珍品,非天才而不能创作出来。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