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下的迷惘
——来自台湾的职场调查
河汉
 |
由于经济不景气从事服务业的受雇员工收入也受到了影响。 |
镜头一:台北市环保局委托就业服务机构招考清洁员,计划录取370人,10月15日起开始接受报名。尽管这项职业要到明年起分4年录用,但报名第一天招考主办单位在现场就受理了1945人报名,购买报名表的人数超过了8000人。
据了解,前来应征的民众学历从初中到大学不等,还有人拥有硕士学位。报名者中既有70岁高龄的老人,也有曾担任公司高层的民众。报名者大都认为,这份工作的薪资不错,相当于大学毕业生刚工作的水平,而最重要的是稳定。
镜头二:与此同时,台湾岛内一高速公路招考收费员,也吸引了千余人前往报名,其中拥有大学学历者就超过200人。
镜头三:为竞争台湾电力公司187个的职缺,10月28日,1.7万台湾青年前去应考,而录取率只有1%,不仅创下历年新低,甚至低于高校录取率。即使是这样,上自博士,下到专科毕业生都一齐来“抢饭碗”,引得台湾各界一阵感叹。
镜头四:在台湾各地的就业服务站,络绎不绝的求职者频繁进出,就职资讯板前总是人满为患。有人拿笔猛抄,有人扶镜细看。更有失业久了的人,随身携带自己的照片履历,生怕与突然降临的工作机会擦肩而过。
以上四个镜头,只是政治乱象纷生,经济衰退的台湾岛内就业景观的一角。
台湾长期失业人数创新高
 |
台湾街头辛苦经营的小店。 |
经济不景气,使台湾岛内求职难度不断提高。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统计显示,今年8月份失业超过了前七个月人数的总和,逼近11万人,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了50%。
统计发现,长期失业已不再是中高龄的专利,8月份,青壮年占长期失业人数比重竟超过了五成。数据显示,8月份,10.6万长期失业者中,15至24岁的青少年占14%,25至44岁的青壮年占58%,45岁以上者占28%。依学历区分,大专学历者占22%,高中学历者42%,初中以下学历者占36%。
据统计,8月份台湾长期失业人数占失业人数的比重已逼近20%,而前年的数字是12%,去年为14%。失业者的平均失业周数也逐年上升,去年为26周,今年1至8月则高达30周,比20世纪80年代初期拉升了近一倍。
今年以来,岛内失业逾一年者逐月增加,1月份为9万人,但到了七八月即升至10.7万人左右。岛内分析人士指出,长期失业不只冲击经济,更将衍生出难解的社会问题。
经济不景气引发的就业危机已成为困扰台湾社会的一大难题。据台湾“主计处”统计,9月份的失业率并未如人们预期的因求职高峰已过而大幅下降,相反,若将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去除,反比之前上升了0.1%,失业的阴霾因此而愈发浓重。
据统计,上半年台湾工业及服务业受雇员工的月薪分别减少了1.2%和2.7%,六成三的民众感觉到薪资水平正在向下调整。减薪已不只影响到中高龄和低学历民众,刚从高校毕业的“新鲜人”以及高层白领的薪资也出现明显下调。和10年前相比,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起薪降了1万多元。即使是从事高科技工作的人员的起薪也在近三年内下降了一成左右。
“国营事业”成热门
“台湾经济研究院”公布的9月份制造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业者悲观看待目前的景气状况。据统计,认为9月份景气为好的厂商由上月的21.8%下降为13.4%,认为景气不佳和持平者合计约超过了八成,其中看坏景气的比率增加了15%。
此外,9月份岛内营业景气测验点为103.09点,是连续第4个月下降。认为未来半年岛内景气“转坏”的厂商比重则大幅上升了三成左右。
景气低迷,应届毕业生失业人数多,使“国营事业”——台电、“中油”公司等变成失业者眼中的“铁饭碗”。台电公司10月27日在台北科技大学公开考试,需求电机、资讯等大专院校毕业人才187人,报名报考者却达2.6万人,录取率不到1%。台电今年招考新人,每位应考者需缴报名费800元新台币,光是收取报名费就高达2000多万元新台币,为这次招考,台湾“经济部”还特别成立了“台湾电力公司九十一年新进职员甄试委员会”统筹有关事宜。
台湾“中油”公司今年4月也公开招考法务、资讯、财务等硕士班毕业人才,需求60多人,当时应届毕业生还未走向社会,仅有着硕士学位的应考者就多达600人。
有分析认为,在经济不景气和产业调整的影响下,台湾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加上长期失业状况加剧,是求职者在找工作时以稳定为第一选择的原因。
超过五成年轻人工作无法学以致用
去年刚从台湾艺术大学毕业的蔡笃易,从今年2月起便开始失业。他说,因为一直无法找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寄了上百封求职信也没有结果。他目前在快递公司打零工,有时抽空当药厂新药实验的“白老鼠”,他现在觉得自己的专业反而成了求职障碍,他的很多学艺术的同学也正处在失业状态,也有的和他一样到处打零工。
台湾一家报纸10月27日公布的一项“F世代年轻人工作观”抽样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年轻人觉得无法学以致用,近二成年轻人处于失业状态,也有人认为所学专业成了求职的绊脚石。
这一调查是以台湾地区电话簿分层系统进行抽样,对象是从18岁到30岁年轻人。根据凋查结果,55.2%年轻人有全职工作,4.2%有兼职工作,仍在求学者占19.7%,但其中有三成左右学生在外打工或上班。合计64.9%的人有工作。但失业中者也有18.7%,”且女性失业或没工作的比男性高,各为24.2%及12.9%。
调查也显示,有57.4%的受访者认为工作和学校中所学专长并不相符,高达85%的年轻人表示目前从事的工作并非小时候的志愿之一,只有14.2%受访者认为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
 |
台湾岛的一大标志性景观--"槟榔西施"。 |
几乎是“有伤风化”代名字的“槟榔西施”,是台湾岛内一大标志性景观。调查显示,多数年轻人并不歧视“槟榔西施”的工作,甚到有76.6%受访者认为“槟榔西施”正当工作,只有21.2%觉得不正当。其中男性接受“槟榔西施”是正当工作的比率比女性多。
在受访者中,有2.8%的人在找不到工作情况下会考虑从事出卖肉体的“援助交际”,l.6%会考虑卖摇头丸为生。
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到失业者的生计和心态,对尚有工作的人也造成了心理压力。据一份民间业者的调查,高达三分之二的白领上班族对自己职业的稳定性感到不安,生怕有一天会遭到辞退,很多人得了“疲劳症”。
未来的不确定感导致就业没信心
对未来20年的台湾前景充满不确定感,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对就业没信心。
淡江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研究所所长盖浙生做了一项“校园精英看台湾——透视2002主流价值”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60份,对象为台湾在读的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这项调查结果表明,53%的台湾大学生因个人竞争能力不足而对就业缺乏信心。
近半受访者希望赴祖国大陆及欧美寻找工作,只有33%的受访者希望留在台湾。调查发现,75%的受访者对台湾大学生个人竞争力没有信心甚至非常没信心,表示有信心的只占20%。对于如何提高竞争力,40%的人认为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30%的人觉得应加强语文能力,不到一成的大学生认为高学历对就业更有益处。
对于毕业就失业的现象,53%的受访者归咎于个人竞争力不够,28%的人认为是因经济萧条导致就业机会减少,还有一成多觉得是因不喜欢工作性质。
六成四网上求职者欲往大陆工作
 |
来自台湾的简宏杰、朱俞伦夫妇事业厚道厦门重新寻找就业机会。 |
台湾景气持续低迷不振,大陆则正值经济起飞的高速发展期,“去大陆工作”正在成为台湾求职者的选择之一。
台湾岛内人力业者最新调查发现,至少有六成四的上网求职者有意“西进大陆”;“104人力”网站总经理杨基宽指出,台湾景气低落让岛内许多民众对西进大陆就业意愿增加,但估计台湾民众赴大陆工作的好景只有两三年的时间,若有意应趁早。
台湾“104人力银行”调查资料显示,登陆其网站的求职者中有64%的人有到大陆工作的意愿,其中愿望“极强”的比率25.1%,39%为“强”,而若在“万一台湾没有工作机会”的前提下,则有超过九成的人都不排斥往大陆工作的选择。
根据岛内人力业者的估计,愿意选择到大陆工作的台湾民众目前大约在30万人加减10万的模糊范围内。台湾媒体据此评说,如果再加上有意“西进”的网络求职者,“台湾失业、大陆就业”俨然成为两岸另一项重要的交流。
至于最想赴大陆从事的产业类别,来自台湾1111人力银行今年5月份进行的调查表明,高达27.3%的受访者希望从事半导体或其他科技产业;24.2%希望从事一般服务业;22.3%的受访者希望从事制造业。
 |
从台湾来沪工作的钱学峰是首批上海居住证的持有者之一,他们一家人拿着新
证兴奋不已。 |
但是,台湾从事人力研究的人士同时分析说,岛内民众西进大陆就业,机会不等人,1999年是台商网罗岛内人才赴大陆工作的起点,但随着大陆人力素质的提升,台商在岛内寻才的高峰期“转眼就过了”。据了解,台湾“104人力银行”网站前年有赴大陆工作机会2600-3000个,去年降至2200个;人力银行提供的机会虽然未减少,但成功率却在下降,原因是大陆人才素质提升后,台商征才标准也相应拔高。
整个台湾社会绝大多数家庭均已笼罩在失业的恐惧之中。因心存恐惧,人们不能正常消费,不敢轻易投资,不愿从事任何有风险的行动,这样的社会必将失去生机与活力。
有分析家指出,就业机会减少的根本原因当然是经济振兴乏力,因此,人们企望当局能以民生为重,切实采取措施,发展经济。但令民众失望的是,在“拼经济”的口号下,台湾当局真正拼的却是政治。如此下去,台湾经济继续恶化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