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
中华情缘
经济视野
人物
视觉空间
文化脉动
旅游风情
天下事
 
2002年12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聚焦中国 >

聚焦中国
今日视点
低迷之中仍有生机
直面失业,拓展就业空间
感受香港职场
内地机会无限
变迁
风采
祖国大陆:毅然的选择


                                         感受香港职场

                                                              何德龙

与台湾相比,香港的职场显得更有生气。政府和民间团体联合推动香港就业形势,香港年轻人获益匪浅。

                                  在“创意”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为了成功实现经济转型,香港特区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创意行业的支持,并力争使香港成为亚洲的创意中心。香港贸发局不久前公布的一项报告介绍了香港13个创意行业的现状,以及其对香港就业、出口以及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

所谓“创意工业”,是指以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为“经”,以知识产权为“纬”,创造财富和就业的行业。它是提供高增值、高附加值的行业。被列入香港的创意工业名单的行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漫画、设计、时装设计、电影、电视、游戏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和资讯科技服务等。

资料显示,以雇用人口及增值能力而言,资讯科技服务、出版和广告行业,是香港创意工业中的前三名。据统计,截至20023月,香港的创意工业聘用了9万多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的3.7%2000年,香港创意工业产值达250亿港元,出口总值超过100亿港元,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3.1%

这项报告还比较了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创意工业的经济贡献,认为,香港可称作亚洲的创意中心。香港动作电影及粤语流行曲,享誉区内娱乐产品市场,具有品牌效应;香港的建筑、设计及广告业,因独特创意在区内极具竞争力。香港的服装设计、玩具设计、珠宝设计、钟表设计及装饰用品设计等,都受到市场欢迎。

为推动香港创意工业的发展,特区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经常举办各种设计、制作产品的比赛、评奖,鼓励富有创意的学生、设计人员施展自己的才华。

香港还特别开辟了一个“精品廊”,展销各种设计精美的产品和艺术品。仅在20012002年度,香港贸易发展局就举办了30多项与创意工业有关的推广活动。

香港贸易发展局首席助理经济师曾锡尧说:“高度发展的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视创意工业的贡献和作用。创意工业不单直接推动香港经济发展,也为其他行业及经济活动注入创意元素,有助提升香港各行业的增值能力,巩固香港的国际贸易及金融中心地位。”

                               追踪高科技  前沿产业不落伍

香港特区政府、教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界都深知高科技产业发展对维持香港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性,纷纷投入资源,推动高科技产品开发和科技产业的发展。

纳米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不久前,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教授余济美成功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一项先进的环保技术,可以用来处理水质和净化空气。这项技术已经迅速转化为商品,正拓展市场空间。

这项新技术在研发时,获得香港政府创新科技署拨款560万港元资助。中文大学已经把这一科研成果转移给香港爱环保有限公司,授权这家公司把这一技术转化为商品。爱环保有限公司主席梁灿明透露,他们利用这一技术,率先开发出用于鱼缸的纳米水质净化器。这一产品在今年4月获得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认可,目前已有大批香港酒楼购买或预订,作为鱼缸消毒之用。该公司稍后还将推出采用这项技术的空气清新机。

而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多年来一直从事传统的地产、基建、航运等行业,但近年也开始向高科技产业进军,由他的长江实业控股的生物科技公司“长江生命科技”研制出针对农业和园艺产业的生物科技产品“生态肥”,目前已经在港澳和东南亚取得良好销售业绩。

                             发展“物流”吸纳就业

有人说,现代物流是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此话有点夸张,但不无道理。而作为传统的亚太航运中心和亚洲最繁忙机场所在地的香港,发展物流产业可以说自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久前,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海陆联运码头正式启用。码头占地1.4万平方米,能为香港国际机场与珠江三角洲的16个港口提供双向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货运服务,货站初期每年可处理30万吨货物。著名的国际空运枢纽和海陆联运码头相邻而立,可互为策应。另外,去年下半年,位于机场东侧的“香港商贸港”地面工程也已经正式动工兴建,商贸港物流中心计划在明年4月份落成,其总投资为5亿港元,占地314万平方米。

香港特区政府决定投入20亿港元,在香港国际机场北商业区兴建一个新的展览中心,同维多利亚湾的会展中心遥相呼应;机场管理局还准备围绕新的展览中心建立“机场城”,配以零售、娱乐设施和服务式住宅,培植新的人流、物流热点。

香港国际机场将在今年增加8个货运停机位,使货运停机位总数达到21个;特区政府将在未来10年投资超过10亿港元,引进新一代的卫星通信、导航及监察航空交通管理系统,全面提高飞行效率和飞行安全系数。香港海关目前正积极研究进一步简化以海陆空联运方式进出香港的货物清关程序。特区政府还通过谈判及签订更多的民航协定,不断扩大香港的航空网络,增加航班。

在海运方面,现时香港约有80家国际集装箱航运公司,每星期提供约450个航班开往全球500多个目的地。空运也同样汇集成熟的运输网络连接世界各地,香港有66家国际航空公司,每星期提供约3800个定期航班飞往130个目的地。香港的航运服务遍及内地各大港口,内河货运服务覆盖珠江三角洲,每日穿梭两地的货车流量达2.3万车次以上,每星期约有500个航班由香港飞往内地40多个大城市。目前,以香港为基地的船东所管理船队的船吨,占环球船只6%。

物流产业的发展,给香港创造了大量新职位,也巩固和提升了原有运输企业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资料显示,现在每100名香港就业者中,约有13人从事与集装箱处理及与机场、港口运输有关的职业。为适应这种态势,多家大学投入资源,开办相关课程。香港的物流业占香港的生产总值比例较高,达到10%左右。可见物流业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

                                  借“本土经济”开拓就业空间

香港一向是纯粹外向型经济的典范,经济活动主要是向香港以外输出产品和服务。近年,面临经济衰退,政府和民间抓住香港自身服务行业相对比较薄弱的现实,提出了“发展本土经济”的新策略,旨在通过发展本地服务业带动就业。

“本土经济”的主要内容就是在非传统商业区开辟各种市场、摊档,由市民承租经营,服务对象主要是附近社区。今年,香港已经开辟了9个比较大型的摊档市场,吸纳了近2000人就业。未来,这些市场也可以配合香港旅游业的发展。这是香港特区政府为解决失业发展的新尝试,它对协助低学历人士再就业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香港目前的经济环境并不乐观,经济结构转型仍未完成,失业率超过7%,创历史新高;失业人口中,低层次劳动人口占了绝大部分。而据了解,在香港的就业市场中,低技术劳工过剩,高级人才严重不足,其中15岁以上的劳动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3%,中三学历(相当于初中毕业)的接近一半。

低层次劳工的失业问题将可能长期困扰香港社会、甚至威胁香港繁荣稳定的局面。在纾缓就业压力上,如果只强调赚取外汇的金融服务业和出口业并不可能解决问题,香港要发展一些虽然增值不高但可以创造较多职位的产业。

据了解,从“本土经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特区民政事务总署已经收到香港18个区提出的近60项推动本土经济发展的建议。署理民政事务总署署长雷洁玉说,香港本土经济发展仍将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不会过分参与,只会根据有关人士或组织提交的发展计划,在简化程序、改善环境和配套措施、提供宣传等方面给予协助,如放宽土地限制、发出摆卖牌照等。

-+-+-+-+-+-+-+-+-+-+-+-+-+-+-+-+-+-+-+-+-+-+-+-+-+-+-+-+-+-+-+-+-+-+-+-+-+-+-+-+-+--+-+-+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