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条条大路通“罗马”:势不可挡的中欧向心力


2014-11-05 14:28:05     作者: 张旭东    字号: T|T    来源:

脚踏实地:

齐头并进的外交三驾马车

对于近年来中欧关系的热络,国际上总有一种臆测,认为中欧之间是一种纯粹基于贸易利益的联系,彼此追求的仅限于“商贾之利”。对此,李克强总理做出了掷地有声的回应:“中德关系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高水平的合作共赢关系,有着广阔前景。”中德关系如此,从全局看中欧关系亦如此。

如今的中国外交,非常注重多领域齐头并进,不拘泥于某一个层面,当某领域的关系发展受阻或趋于停滞时,另一个领域的进展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且多管齐下的策略更有利于整体关系的巩固。在这方面,中俄关系堪称中国对外交往的范例。俄罗斯同中国目前在政治上相互坚定支持,经济上相互提供发展机遇,互相视为优先的合作伙伴。具体来说,在政治与安全领域,中国与俄罗斯在涉及彼此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在经贸与金融领域,双方逐步推进务实合作,特别是在航空航天、能源、高铁、金融、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战略性大项目合作稳步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中俄贸易额2013年已达到近9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连续4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也已上升为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累计对俄投资达到320亿美元,成为俄罗斯第四大投资来源地。两国2014年1至8月的贸易额增速为5.7%,正向2015年1000亿美元的目标快速前进。在人文交流领域,两国民众每年往来人数已达到300多万人次。双方将共同举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并筹备2015年共同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活动。此外,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两国还不断加强沟通协调,在各种国际和地区多边机制协调立场与相互支持。

 
2014年10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陪同下参观了德国皇家瓷器厂

这种政治安全领域、经贸金融领域、人文交流领域齐头并进的外交三驾马车,同样体现在中德关系的发展上。在政治方面,中德两国宣布2015年上半年启动外交安全对话,并保持两国防务战略磋商和国防部工作对话。双方将开展联合国维和问题的对话合作,并深化在反恐和网络安全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在经济方面,德国是欧盟的核心大国,长期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投资和技术伙伴。中德贸易2013年达到1600亿美元水平,占中欧贸易总额的1/3左右。德国支持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中方也希望德国支持启动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的研究。在人文交流方面,2016年被确立为中德青少年交流年。如今,各类形式的青少年交流年、文化年、语言年已经成为拉近中国同他国关系的一张名片。

从中欧全局角度看,如李克强总理强调的:“中国和欧洲是两大战略力量,肩负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使命,双方正在形成不断放大的战略交集。”目前中欧正在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四大伙伴关系。无论是政治互信、经贸合作还是人文交流,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欧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增长了230多倍,现在平均每天就有15亿美元的贸易往来。中欧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1/3,双方贸易总量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只有1.5%,表明双边经贸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中欧每年有500多万人员往来,到对方国家留学的学生总数近30万人。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鼓励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领域的合作,扩大人员特别是青年人往来,将使中欧关系扎根深处、更加稳固。

大道无垠:

循序渐进的互联互通世界

若提起当前中国外交有哪些令国际社会耳熟能详的名词,“一带一路”必然位列其中。在中国领导人的出访过程中,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合作谈判往往是优先议程之一。在李克强总理访欧期间,“一带一路”的建设又取得了很多实打实的进展。例如,中德双方表示将加强基础建设合作,深度挖掘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潜力,拓宽陆上贸易走廊。中俄协商建设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项目。中俄之间如油气管道、“渝新欧”铁路、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中方参与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开发等合作项目,都可以进一步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2014年10月10日在柏林举办的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题为《在开放中再续合作黄金季》的演讲中着重阐述道:“中国的对外开放是更加积极主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在区域上由东部沿海向内陆、沿边拓展,在产业上不仅高水平开放制造业,而且加快开放服务业,在途径上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由此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已经成为连接欧亚大陆,加强互通互联建设,为后续中欧自贸区建设添砖加瓦,促进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从更深次的角度讲,“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革新的必然结果,日益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机制,充分依托中国与有关国家,特别是周边邻国现有的双、多边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实现务实合作的进一步升级。“一带一路”是中国日益凸显的“西向开放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德国政治学家海尔曼(Sebasitian Heilmann)不久前在《南德意志报》撰文称,中国正为获得全球影响力以及建立自己的国际体系而努力。他分析道:“中国外交政策正在悄然且有序地朝着重新构架国际秩序的方向前进。北京正在现有的国际体系外建立一个平行的结构。通过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组织和机制网络,它正在有目标地打入已存在的国与国间结构的空隙。”在海尔曼看来,“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便是中国尝试建立的国际秩序的核心要素,这些跨国基础设施建设将帮助中国显著提升影响力。

海尔曼的论断在本届亚欧首脑会议上得到了某种验证。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日前在意大利米兰举行,会议主题是“构建负责任伙伴关系,促进可持续增长与安全”。其中第一项议程便是“研究加强互联互通,促进亚欧经济金融合作”。作为创始会员,并不间断由政府总理出席这一峰会的中国,长期以来为峰会贡献了诸多倡议。在本轮峰会上,中国则希望会议巩固战略互信,促进亚欧成员间相互信任,凝聚更多共识,深化务实合作,以及规划会议发展方向。尤其是希望各方在经贸投资、互联互通合作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密切亚欧间利益联系,为亚欧各国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中欧关系正处于提质增效的重要阶段”。李克强总理精准地把握住了中欧关系发展的脉络。事实证明,中欧关系正在全方位的加强,在和平和安全领域中欧存在相互支持、互利互助的共识,在互联互通与贸易投资领域存在分享机遇、推进国际治理的良机,在人文交流和社会发展领域具有厚积薄发、创新变革的愿望。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中欧合作之路正越走越宽!

张旭东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2012年-2013年)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5-02

过年慰问侨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国务院侨办近年来打造的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北京市政府侨办文宣处副处长李晓菲说,“这些年,该活动走遍了世界各地,影响极大,在海外被誉为‘海外春晚’。”

更多>> 深度报道

国粹之美:京 ...

2015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全球华侨华人春节晚会再度起航,面向全球华侨华人,与海外侨胞共庆中国传统农历新年。

京剧唱响“海 ...

过年慰问侨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国务院侨办近年来打造的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