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唤回书写热情
中国地域辽阔,西部有说维吾尔语的新疆,南部有说广东和福建方言的地区。推广普通话是中国政府民族团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语委的一项调查显示:65%以上的大学生将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外语的学习上。一些博士生导师也反映:能写出文从字顺、逻辑清通论文的硕士、博士并不多,更别提错别字问题了。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其微博上发起倡议,呼吁小学取消英语课并更注重汉语学习。他经常发微博称:“解放孩子,救救汉语!”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国家语委曾6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态报告,屡称“学生的汉语能力、汉字书写能力在退化,需要引起注意”;2013年1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语言文字事业”的概念⋯⋯
中国人熟知的法国作家都德的著名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一所小学被迫停止学法语,改学德语,老师坚持用法语讲了最后一课,表达了法国人对母语和国家的情感。因为汉语书写的再度热络,这一小说被不断提起。
2013年,中国文化名匠—鲁迅先生的一封信札在嘉德秋拍会上拍出了650余万元的天价,足见中国人对汉字,尤其是名人汉字的珍爱。
2013年8月,记述中国象形文字发展历程的《汉字》国际巡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除了北京,该展还远赴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等国展出。同时,历时10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也在中国政府网公布,该表共收录汉字8105个,是对50余年来汉字规范整合优化后的最新成果。
随着汉字热的不断升温,一些企业招聘,也考起了汉字书写。网友苍琼发帖称,某传媒公司的文案策划职位复试时,要求求职者进行汉字书写的考核,习惯了键盘打字的她,看到10道汉字书写题顿时蒙了。这一事件也引起了网友热议,不少人认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单位在招聘文职岗位时开启“手写汉字”模式。
“听写大会”无疑是一次全民的汉语教育。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江蓝生说:“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全民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教育润物无声、点滴在心,要比任何说教都更加有效。”
“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表示,如果50年后,“听写大会”还有今天这样的影响力,那时候它就是每年一度的全民亲近汉字的节日,而不仅仅是一个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