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拉关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主席在与拉美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正式提出了未来中拉合作 “1+3+6”新框架。所谓“1”,就是“一个规划”,即制定《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所谓“3”,就是“三大引擎”,即以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动力,推动中拉务实合作全面发展,力争实现10年内中拉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力争10年内中国对拉美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所谓“6”,就是“六大领域”,即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为合作重点,推进中拉产业对接,推动中拉互利合作深入发展。

此外,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正式实施100亿美元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并在这一基础上将专项贷款额度增至200亿美元;中方还将向拉美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全面启动中拉合作基金并承诺出资50亿美元;中国还将向拉美国家分别提供6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和赴华培训名额,2016年举行“中拉文化交流年”等。
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中国政府与巴西和秘鲁三国就开展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合作共同发表了声明。显然,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不仅为未来中拉合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未来合作制定了明确的努力目标,为中拉实质性合作注入强劲活力,推动中拉关系快速、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有力地推动金砖国家深化合作
习近平主席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四国领导人在世界杯刚一结束就聚集在巴西,成功举行第六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展示金砖5个新兴大国团结协作的形象,让西方渲染的“金砖褪色论”不攻自破。
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倡议打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建立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些倡议和主张被《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福塔莱萨宣言》广泛采纳,成为指导金砖国家合作的重要原则,体现了中国发挥的引领作用。
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协调和推动下,5国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两大金融机构。这样,金砖国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金融机构,不仅给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建立一道防范金融风险的屏障,标志着金砖国家合作从概念向实体迈进。
正如“金砖”概念的发明者美国高盛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所言,这是金砖国家机制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美国《洛杉矶时报》也认为,金砖银行的建立标志金砖国家从“吸引投资的1.0版时代”过渡到“机制建设的2.0版时代”。
同时,金砖开发银行落户上海,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分别担任首任行长、首任董事会主席和首任部长理事会主席,首个地区办事处设在南非,不仅充分体现了各方对中国的信任和信心,而且展示出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的风貌。当然,应该指出的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的设立,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当前不合理的、“缺位的”国际金融体系的积极回应,并不是要削弱或取代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而是对现今全球经济金融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总之,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有力地拓展了中国与拉美国家双边关系的发展,创建了中拉整体合作的新平台,开创了中拉全面合作的新时代,为未来中拉合作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同时,它还极大地提振了国际社会对新兴市场国家信心,促进新兴大国之间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推动全球金融秩序改革,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为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特别是中国与4个新兴大国和众多的拉美国家在金砖机制与中拉合作框架内平等对话、携手合作,昭示出中拉关系和南南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美好的未来。
吴洪英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