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仁心仁术 永不放弃——记洛阳平民医院医治肝血管瘤专家梁荷英


2014-06-17 14:35:08     作者: 宋凯琳 黄超    字号: T|T    来源: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

医者的责任和数十年形成的习惯,使梁荷英跟病人在一起总能找到踏实感。在病床前,她按按病人肚子,叩击听一听;揿揿病人的指甲;撸起裤腿看看病人的腿肿不肿;试试病人的额头,感受病人的体温是否正常。

冬天查房,她总是先把听诊器放在自己手心里捂热,然后再接触病人的身体;她会示意虚弱的病人不要说话,顺手轻轻为病人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弯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她觉得,举手之劳,能给病人带来温暖。

 
梁荷英与付伟娟探讨病情

梁荷英说,“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认为医生被赋予“白衣天使”的职责,应干净纯洁、救死扶伤,把病人健康作为首要顾念。

当病人进入诊断室时,用尊重、敬佩、信任、期望的眼光看着医生,此时医生若能停笔抬头和他说句“请坐,稍等”,一句礼节性招呼,瞬间病人就能感受到被尊重,而不是冷落或失望。梁荷英团队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对病人都是热情、亲切、有礼貌,尊重病人从一声小小的称呼做起,不直呼病人名字,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平复病人不安情绪,增加治疗信心,良好配合治疗。因此,这个团队治疗了一个又一个疑难病人,都收到良好效果。

2013年12月2日,一位老者被40岁男子搀扶进入诊断室,老人肚子如“孕9个月大”。李志强医生急忙前去扶病人坐下,“老奶奶您看病吗?”儿子说:“这是我妈,今年84岁,我爸去世早,她单独过,从去年老妈的肚子慢慢的大啦,今年肚子增大快,县医院说盆腔巨大囊肿,可疑恶性的,治不了。又到洛阳一家医院住院4天,说年纪大、手术有风险。出院两个月,现在小便失控,吃不进饭,平躺上不来气,眼看一天不如一天,顾不住自己,听人说你们能穿刺把瘤子里的水抽出来⋯⋯”

梁荷英说:“这可不是像你说的那么简单⋯⋯”。付伟娟主治医师为患者做彩超检查示:从剑突下至耻骨联合,满腹、盆腔均为透声极差的无回声,其内可见无数大小不等的粗光点强回声漂浮,酷似“一锅小米粥”,视屏幕上无边无沿,其它脏器被推挤移位显示不清。

目睹耄耋老人骨瘦如柴,沉默寡言,但耳不聋、眼不花。梁荷英思考:老人的痛苦主要源于巨大囊肿压迫膀胱引发尿失禁且已失去手术机会。若不穿刺,就目前身体状况而言,已危及生命;穿刺虽属微微创操作,万一穿刺抽水造成腹压降低后发生休克,风险也是有的。千头万绪的问号,经梳理穿刺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别无它路可走。作为一个医生职业良知警醒了她:尽责、尽职、尽心。

这个重担就落在梁荷英、付伟娟、李志强医师的肩上,治疗小组经再三斟酌,严格布置了个人责任:术前、术中准备,各种减低、避免风险的措施,术中输液、输氧,术后护理治疗、合理用药及必要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安排到位,力争帮老人度过穿刺治疗难关。

2013年12月3日,在局麻下,当梁荷英将一根长18.0cm的针刺入囊腔的一刹那,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屏住了呼吸,静静地守候着。在抽出液体后,大家都松了口气,而当抽液至3000ml时,老人安静而平稳的呼吸,吓坏了术者:喊她也不吭声。松下的一口气又都提上来了。医务人员急忙推推老人,老人缓慢地说:“我这一觉睡的可好,两年还没平睡过。”穿刺仍在进行中,三小时后穿刺结束,共抽出深褐色混浊液体6300ml,术后24小时自由下床活动,抽出物病检:未查见癌细胞。

术后第五天老人在谈笑风生中步入车内,返回老家,仍独自生活,安乐祥和地度过她的晚年。

薪火相传,共绘健康之路

付伟娟是梁荷英亲手带出来的“徒弟”,现已为洛阳平民医院肝血管瘤专科的副主任,全面主持工作,她年轻有为,是梁荷英专家不可多得的有力助手和弟子。梁荷英对穿刺操作技术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要领,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并殷切地对付伟娟进行教、带、培养。

付伟娟对于老师能够把辛苦探索出的技术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感激不尽。现今,她已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领军人物、核心人物。实际上,梁荷英对每位来院进修者、新进院的青年医生都是如此用心。并且梁荷英不仅教业务,而且更重视医德教育:“病人在疾病缠身的痛苦中,需要医生体谅和关爱,期望与医生之间的接触更为人性化,需要医护人员对他热情周到的生活关怀,亲切、温馨的语言交流和精神安慰。”

 
付伟娟医师

当病人有过激语言时,宽容些,用换位思考的角度理解:一个长期被病魔缠身的人,除疾病给肉体带来的痛苦外,还有严重思想和精神上的压力、高额的医疗费用困扰,长期只有呻吟、泪水、困惑无奈⋯⋯

因此,医生应树立与病人同呼吸,共患难的信念。“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付伟娟们的追求和行动准则。印在洛阳平民医院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心中的誓言是:“我郑重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健康服务”、“我将凭借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

梁荷英的大爱之心,神圣使命让她不畏艰难、攀登不止。并且,她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梁荷英以接班人“付伟娟们”而骄傲,她相信每代人都要承担起使命,使得非手术治疗肝血管瘤这项技术后继有人,在未来的发展中更上一层楼,能够在国际上有“话语权”。

至今,遍布全国各地的病人都慕名而来,他们把康复的希望寄托在洛阳平民医院。记者目睹病区走廊墙壁上挂满了病人送来的锦旗、镜匾,写着对医务人员的肺腑之言:“银针穿刺病魔除,妙手回春报喜讯”。

从2009年,梁荷英开通了个人博客,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布丰富、鲜活的病例,为网友展现许多病人背后的感人故事。浏览她的博客,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这位“老专家”的真情流露,饱含着对医疗事业的一往情深,对患者的感同身受、全力以赴。“我是个医生,希望百姓有病的时候可以随时找到我,就这么简单。”名医大家,如此真纯朴实。

梁医生认为,技术和科研成果是病人给的,必须回报于人民,60年的从医生涯,她感谢病人给她的力量与智慧,病人就是一本书,从门诊、治疗到康复,内容非常丰富,治好一个病人就累计一分财富,她已到花甲之年,认真清理总结对非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经验,近10年又写论文五篇,给后人留下宝贵财富。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梁荷英希望未来的发展,能够有更多的机构支持,更多关心医疗事业的人士资金投入、加盟,使患肝血管瘤的病人不再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共同支撑起一片蓝天,在不开刀、无痛苦、费用低的情况下,建设真正为民服务、有良心、有技术的“平民医院”。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11

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更多>> 深度报道

四中全会:绘 ...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对“依法治国”做了全方位诠释。

四中全会:从 ...

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