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僻字输入的意义
王子善的办公桌被各种资料堆满,其中,很多印有生僻字。穿行在这些生僻字之间,王子善和他的同事把这些生僻字一一寻出,录入字库。
上边是“未”、“成”,下边是“人”,此字音“载”,这是古人对16岁以下未成人的称呼;左边“亻”,右边“西”、“域”、“哲”相叠组成一个极为复杂的汉字(音:佛),王子善说就是古代的“佛”字。
这些生僻字,普通人很难得见,在电脑上更是无法敲出。正是因为难以输入,这些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正在加速流失。对于常用汉字,国内外的输入法已达数千种,然而,面对这些生僻汉字,这些输入法却束手无策。

“唐朝有个将军,叫‘shan fu’,因为汉字不会写,关于他的故事谁都不知道。”说起这些,王子善一脸的惋惜。
现代人提笔忘字,若没有注音,如何将生僻字输入电脑?在接受采访时,王子善的弟弟、协助哥哥工作的王子意告诉记者,“关键是把储存在字库里的字如何调出,比如户籍、铁路实名输入。很多字不是生僻字,因为不常用而逐渐成了生僻字。”王子意表示,“我们解决的就是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把所有的汉字输入电脑。”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13亿人口中,仅名字中有生僻字的就超过6000万人。这些人在办理证件、银行开户、医院就医、民航购票、购买保险及办理其他业务时,经常会因为字库系统打不出生僻字而遭遇尴尬,甚至被迫改名。
王子善透露,“现在中国有400万个网站,所有网站的字库都是2万多。”生僻字在计算机中无法输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计算机内置汉字字库中的汉字只有2万多,很多生冷僻字未被纳入;二是即使一些计算机执行了较新的字符集标准(含汉字70195个),虽然字库中纳入了生僻字,但由于没有相匹配的汉字输入法,同样不能直接输入。
迄今为止,在与汉字信息有关的出版、公安、外交、卫生、金融等系统中,都无法方便、快速、简明地对生冷僻汉字输入与检索,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这些系统的中文信息数字化的实施。“对称码汉字输入法”的问世,有望解决这些难题。
王子善的对称码输入法,一般人半小时即能掌握,他示范了如何从字典中找到正确的棒碴粥的“碴”(字库缺字,应该是“米”加“查”),以及邦邦敲门声的“邦”字(应为“口”加“邦”),这些字在普通的电脑字库中无法找到,使用对称法输入法,一分钟不到,即悉数敲出。
“中国目前的计算机基本都停留在20902字的字库水平上,后来加扩后,这些字还是没有录入。”对此,王子善深表遗憾。
除此之外,他还发现,目前有数百首唐诗和宋词,因为其中的生僻字而不能完整打出,他告诉记者,“唐诗总共5万多首,中国400万个网站,没有一个可以把全唐诗悉数打出,更不用谈经史子集了。”
“对称码”解决了复杂汉字的输入问题。不管认不认识,只要看到字,按着编码原则,输入几个数字就可以打出汉字,“于国家的网络安全大有好处。”王子善说。
他把自己的对称码输入法定义为“现代输入法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不一定用得上,但是要配齐。”
下一步,王子善还打算把字音、字意编入字库中,让人们不但能打出字,还能读准音,认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