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首页 > 十年辉煌 > 十年•跨越:网络问政促中国民主政治前行


十年•跨越:网络问政促中国民主政治前行


2012-11-12 10:43:27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人民网

地方创新探索不停步  微博涌现名人迭出

曾以电视直播的形式检验政府整改践诺情况而引发强烈关注的武汉市,今年5月又举行了国内首个网络问政会,市城管局、市城建委、市房管局负责人齐聚现场接受众网民质询。仅第一场主题为“违章建设与保障房质量”的问政会,就吸引来20余万网友点击,留言也超过了8000条。

有勇气直面网民疑问的并非只有武汉市的官员。2008年10月11日,中共睢宁县委召开第十四次常委扩大会议,并首次由网络直播会议全程。县委书记和县长在摄像机面前,当场回答了网贴和电话提出的问题,这一切都被记录在“今日睢宁”网的直播页面上。

现在,“有问题上网”成为江苏睢宁县很多市民解决身边困难的选择。据统计,睢宁县的网络论坛仅在西祠胡同就有80多个。积极推进网络问政发展的原睢宁县委书记、现苏州市纪委书记王天琦认为,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官员要学会从虚拟社会中寻求问题的现实解决。

广东河源市在2009年、2010年分别凭借“公仆信箱”和“公仆微博”入选“广东网络问政十大经典案例”。近年来,河源市积极探索构建“三纵六连六统”网上信访平台,在网络问政机制创新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原河源市委书记、现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看来,网络问政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制度建设。在打造网上信访平台、拓宽联系群众渠道的基础上,河源市还将干部年度考核成绩与网络问政结果挂钩,着力健全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

在河南郑州,随着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在2011年7月揭牌成立,网络问政实际上已经走向了“网络行政”——政府从单方面收集、了解网民诉求,转变为建立网下抓落实、全程接受网民监督的新机制。

2010年11月21日,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制度在郑州正式运转。郑州市规定,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的会议决定等同于市委、市政府的会议决定,必须严格落实。到去年,郑州市已经畅通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中原网“心通桥”三大网络民意诉求渠道,形成受理、跟踪、督办三位一体的“网络行政”格局。

作为地方探索网络问政机制创新、搭建官民互动新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2010年以来,以各级政府、部门名义注册的官方政务微博大量涌现。统计显示,到2011年底,国内党政机构微博已有32358个。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微博时代对促进政府规范自身行为,努力遏制腐败,改变作风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上海交大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的研究也指出,我国政务微博内容僵化、互动性较低、缺乏制度保障等缺点亟待改进。

“政务微博不是单向性的传播,对于政府有了更高的要求,光靠过去应对的模式行不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表示,如果政府仅仅认为微博的功能就是传播消息,则完全失去了开微博的本质意义。

除政府官方微博外,以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为代表的一批官员还开设了个人实名微博。蔡奇也因行政级别高、活跃度高、语言亲切,成为官员开微博的代表。

“有些官员担心上网有风险,还有人问我,被‘拍砖’怎么办?我认为,既然上网就要有雅量、有勇气,微博上还要有些个性的东西和自己的话语,不能怕这怕那、束手束脚,大家希望看到官员的另一面。”已经拥有690万“粉丝”的蔡奇对“打理”个人微博有着自己的理解。

全国人大常委朱永新、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章剑华、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云南红河州州委宣传部长伍皓、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这些官员同样是有着较高知名度的微博名人。目前我国党政干部微博开通数已近两万,学会写好、用好微博已是官员的“必修课”。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1

2002年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10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10年。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