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首页 > 十年辉煌 > 十年·跨越:选对人用好人 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十年·跨越:选对人用好人 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2012-11-12 10:35:11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人民网

重视基层以德为先成新标杆

2011年1月,社会舆论掀起了一股“三牛风波”。1989年出生,2011年7月工作,2012年1月担任副县级干部的焦三牛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对他的身份背景和这次选拔干部程序正当性的质疑随之而起。后经多方核实查证,焦三牛和他那些甘于奉献西部艰苦地区的师兄师姐一样,受益于当地的干部公开选拔制度。

如果说焦三牛的故事反映了基层对优秀人才的渴求和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胆识,那么近年来中央各各级党委在公务员招聘和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对于基层经验的重视可谓前所未有。在国家和地方公务员招聘中,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的力度不断加大,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也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条件。今年8月,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回答记者提问时,列举了一系列数字很有说服力:省区市新提名常委中,担任过市县党政正职的占63%,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占61.6%;市、县党委常委中,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分别占51.7%、66.1%;1658名大学生村官、2897名村干部进入乡镇党委班子。

德才兼备,一直以来是执政党培养干部的目标,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同时,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少数干部品德缺失现象屡有发生。少数干部的这种无德之行,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人民利益,也直接影响了党的形象。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分析,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强调“以德为先”,是现实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一方面当今领导干部出现的诸多问题,根源之一在于这些领导干部“道德短板”。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干部人才所面临的各种诱惑越来越多。面对诱惑,保持心灵净化,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这考验着我们所有的干部,也考验着党。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实践当中也更多地把干部德的表现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把德列为干部日常监督和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各种干部“考德”的举措也在各地探索尝试,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四级换届:规范程序实现干部结构优化

从2010年12月起到今年7月初,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自下而上集中进行了换届。此次地方各级组织领导机构换届,正值“十二五”开局之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能否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对干部选拔任用来说是一场大考。2010年底,中央纪委、中组部就联合下发《通知》,明确提出“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换届纪律要求。各地各级党委加强违反换届纪律查处力度,普遍实行违反换届纪律举报查核专办制度,做到“有报必查”、“露头就打”,中组部还先后向全国通报了11起违反换届纪律的案例。

目前,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圆满完成。数据显示,此次换届实现了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选配了一批年轻干部。省区市党委班子按规定配备了50岁以下的干部、45岁左右的干部;市级43岁以下的占11.9%;县级40岁以下的占20.3%;乡镇35岁以下的占32%。在选配年轻干部的同时,注意发挥各年龄段干部作用。配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省、市、县党委班子配备女干部数量分别比上次换届增加了12.1、3.3、12.2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干部分别增加8.7、11.5、7.3个百分点。同时,一批熟悉党务、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干部充实到班子当中,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合力。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1

2002年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10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10年。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