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十年·跨越:民营经济奋勇前行


2012-11-09 13:48:40     作者:    字号: T|T    来源: 人民网

2002年的中国加入WTO后的“反倾销第一案”,源自欧盟宣布对中国温州地区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调查。温州烟具行业协会组织骨干企业应诉欧盟,诉讼最终以欧盟撤诉告终。在应诉中最活跃的温州商人黄发静,当选2003年度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当时的颁奖词是:“他以民间的力量推动公正的世界贸易秩序,最关键的是,他——赢了。”

而在2007年的张树鸿事件中,中国商务部在事发之后立即组织力量展开相关调查。在调查中商务部发现,美方宣布召回的玩具绝大部分不是因为制造质量的问题,而是美方标准的突然改变以及经销商的风险转嫁。一个多月后,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美泰公司最终为玩具召回事件向中方致歉。

为了使中国的民营经济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式发展,早在12年以前,党和政府就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寄望优秀的中国民营企业,能够向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两端转移,更多地专注于设计、研发、营销、客户服务等环节,通过拉长产业链,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价值链。

由于“中国制造”整体水平大多仍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利润率偏低以及这种高消耗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客观上要求民族工业必须进行自主创新、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打造更多的世界级品牌,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2005年6月,原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正式成为科技部“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此后的6年多时间中,奇瑞汽车取得了超过37.8万辆、连续7年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的成绩,并在俄罗斯、乌克兰、埃及、泰国、乌拉圭等14个国家建成和正在建立着15个海外工厂。

2010年的3月,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这是国内汽车企业首次完全收购一家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全球性著名汽车品牌,并首次实现了一家中国企业对一家外国企业的全股权收购、全品牌收购和全体系收购。它既是中国汽车业迄今最大规模的海外汽车收购案,也是本土汽车产业海外战略的关键性转折事件。至此,中国本土汽车集团正式拥有了豪华品牌,改写了中国汽车业无独立豪华车品牌与核心技术的历史。

过去的十年,民营企业在立足于国内强大需求的基础上,扩大生产、实现规模经济;在资本市场日益成熟下,选择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壮大企业资本实力。今后的十年,面对国际技术和人力资本市场成本相对较低的时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接轨,在全球建厂生产,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将是中国民营企业形成一批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的必由之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中国:“中国已经走出改革初期的浅滩阶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选择彼岸的到岸位置。”

这句话几乎同样适合于描述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已经在大河中央的中国民营企业们,在春风助力、自身努力之下,正向着理想的彼岸位置破浪前行……

      1   2   3   4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2-11

2002年以来的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10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10年。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