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回馈,润物无声
——四百余项成果转化应用,对经济带来十倍以上拉动
因为载人航天技术与“人”密切相关,故而在所有航天技术中,它与百姓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
比如,为航天员量身定制的“尿不湿”,取代尿布变成了现代宝宝的必备品;航天服“中空吹塑成型”制造技术,摇身一变,化成了各类时髦轻便的运动鞋;方便面中的蔬菜包,其技术源自航天食品中的脱水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的太空黄瓜、太空番茄也已成为中国人舌尖上的新美味……十年间,看似遥不可及的载人航天技术,已悄然融入百姓的寻常生活。
航天产业既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同时也是对经济和科技发展高推动、高拉动的产业。上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的实施,就带动了美国计算机、新材料等领域的一大批新兴科技工业群体的出现,推动了后续几十年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前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在2007年时断言,“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载人航天中开展的一些研究同样具有很高的民用价值。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提到,“神九”航天员在太空中抗骨丢失、抗肌肉萎缩的研究成果,可以造福那些长期卧床的病人。
王兆耀说,载人航天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有力推动了我国能源、信息、控制等领域的发展,带动了电子、材料、制造、化工、冶金、纺织多个行业的工艺创新和产业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实施了20年,总花费约390亿元人民币。王兆耀说,“据多家研究机构测算,载人航天的产出比是1:10到1:12。” 他透露,我国目前已有400余项载人航天技术成果进行转化推广,在科普教育、矿业安全、健康医疗等方面有了具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