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大师是如何炼成的——回忆师父吴清源


2015-01-09 10:43:01     作者: 江铸久    字号: T|T    来源:

把输赢交给自然

深夜听到吴清源老师辞世的消息,泪流满面。离开日本之后,每年都会去日本拜见吴老师,这似乎已经成了生活中的定式。

在浦东的工作室里,现在还摆放着2013年我们拜访他时他给我们讲棋的照片。我们一起谈天,聊他小时候在北平的生活,99岁的吴老师思路还是那么清晰。正处于低潮时的芮乃伟(江铸久妻子)听了师父的开导,此后一路连胜。我告诉吴老师,他住的大酱坊胡同老院子还在,小时候学棋的故事被我们都编成了漫画书。

 
吴清源先生

吴老师是我小时候下棋时就知道的伟大的棋手,因为那个时候的棋书比较少,接触到的就有吴老师的《黑布局》、《白布局》、《定式举要》、《序盘作战》。这几本书可以说影响了我们“文革”时学棋成长的一代人,包括下一代人、再下一代人。

那时候的吴老师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战绩超群的伟大棋手,更多详细的也不太清楚了,然后知道20世纪60年代吴老师因为车祸的原因,变得不能下棋了。到1980年访问日本的时候,吴老师出现在中日对抗赛的现场,给大家复盘。当时,我们比较尊敬的大竹英雄、武宫正树、小林光一等棋手都非常尊重吴老师。他到来的时候,这些大牌棋手都站起来,等他入座,他们才坐下。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因为机缘巧合,也因为有这份福分,芮乃伟做了吴老师的弟子。能够近距离听吴老师讲棋,也是很让人震撼的。那是属于英雄辈出的年代,而吴老师总是能够把他的见解用很简单明了的方式讲出来,还有很新的理念,吴老师称之为“21世纪的布局”,讲给我们听。那时候吴老师已经是80多岁高龄了,对棋的理解依然深刻。吴老师的战绩和高超的技艺让我迷恋,他的很多棋谱我都打过,有的不只一遍。在有机会直接听吴老师讲棋之后,我开始自己寻找一些答案:吴老师如何能够炼成一名大师级的人物?尤其是像他这样等级的大师?他精神上为什么如此强大?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见过不少厉害的棋手。根据我以往的观察,一名优秀的棋手总有低潮的时候,再厉害的棋手也有弱点可寻。可是,从镰仓十番棋开始,在前后长达16年多的时间里,吴老师下过10次重大十番棋,把当时7位日本高手全部打降级。这个竞技状态能保持那么久,是怎么实现的?这对我来说是个疑问。

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吴老师,吴老师总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吴老师认为,他现在研究的棋会更好,常常是淡淡地就一笔带过了。吴老师也讲到过,当时每次下棋就是全力以赴,不去想输赢,把输赢交给自然。这话听上去有点悬,后来我才慢慢理解。在翻看了大量吴老师的对局以及传记资料之后,我依然觉得光从棋艺的层面上来理解还是不够的,需要探寻棋盘之外、精神层面的原因。

 
2004年,本文作者江铸久(左)与吴清源在昆明

在我搜集了大量关于吴老师的资料之后,正好2003、2004年跟朋友邵源商量想做一个吴老师的大型连续剧,以前搜集的很多资料这时候觉得很宝贵也很有用。我们就到北京,去看了位于西单到西四之间的大酱坊胡同吴老师昔日的住所,去体会他当时的心境,还去了吴老师12岁开始称霸北平时经常下棋的来今雨轩茶社和段祺瑞执政府。

在走访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了一个4岁的孩子学习四书五经的感受。吴老师7岁之后,父亲开始教他下围棋。吴老师三兄弟的起点相同,但很快分出了高下,他领悟最快,而且也有了兴趣。1993至1996年,同吴老师聊天时常常会聊到这一段。他说,学棋太好玩了,也是因为兴趣,吴老师的技艺突飞猛进。因为自己喜欢,捧着厚厚的棋谱,他一点不觉得疲惫,一打就是一天。吴老师的父亲吴毅早年留学日本,去日本的方圆社学习了围棋。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这是非常难得的。回国的时候,他还带了棋书回来。看到自己的孩子有这个天赋之后,他不仅带着吴老师到北京茶馆里面会当时的一流高手,而且还立刻从日本订了围棋杂志《敲玉余韵》。那是当时方圆社发行的围棋书籍,非常出名。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5-01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纵观全年,中国政府致力改革决心坚定,举措果敢。2014谢幕,2015起航,新常态,新挑战,转型进入攻坚战,改革进入深水区,盘点这一年的中国大事,可以探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脉络。

更多>> 深度报道

2014盘点中国 ...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改革的“大动作”。

全面深化改革 ...

2014年,在中国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莫过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此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