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徐冰的背后故事


2014-07-07 16:17:55     作者: 文、图|本刊记者 张 洪    字号: T|T    来源:

“这种方法很难复制油画,却可以复制国画。”为什么?徐冰发现了其中的缘由。

“中国绘画是一种符号的结果,一根树枝可以代表一棵树或一类树,一块石头可以代表一座山。”在徐冰看来,影响了无数中国画家的清代名著《芥子园画传》就是一本字典,“它归纳了古人的典型画法,就像是字典里的偏旁部首。把这些铭记在心,就可以拼凑出你心中的画面。”

 
徐冰延续了在他的作品中对中国文化和美学的兴趣与探讨

中国画的特殊之处让徐冰着迷,创作期间,他特意去了黄公望创作这幅作品的地方,那里的山都是画里的感觉,但每一座山都对不上。“每一座山都像,又都不像,这就是中国画家面对自然现实的态度。”

他如此诠释自己的理解,“西方绘画比较注重外光、氛围和三维空间,它是营造这个此刻的空间感和此刻的光线状况,中国绘画没这事,什么阴天晴天,全是一样的,都是白纸。”

传统的笔墨工具被废弃物取代,“用这些材料真的有点像玩笔墨一样”,徐冰表示,“我开始感到《背后的故事》模仿的不是绝对细节,而是用这些材料平行地表达中国画运笔的气韵。”

十年中,作品往往在展览结束后就被拆除,只留下了影像记录,很多观众并未见过真正的作品。此次展厅二楼设有一个互动区,备有各种树叶、纸张、枝条等“材料”,观众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创作”自己的山水作品。

谈起自己的创作过程,徐冰说:“艺术很多成分都带有手艺人的性格,一点一点地摸索,这个效果怎么出来,这个材料怎么使用。我们很多时间都是在琢磨这些东西。”

温柔的颠覆者

小时候,父亲每天让徐冰写一篇大字,这成了他进入中国传统的一个入口。即使后来去北京延庆最穷的乡村插队,出工前,徐冰也会临一页《曹全碑》,尽管天寒地冻,毛笔和纸会冻结在一起。

徐冰后来发现,父亲让自己习字,本意并非真正让他把字写好,而是希望他进入一个正宗的文化系统,“按照这个系统的规矩来行为,发展自己。”

习书最终给徐冰带来了福音。也许是宿命,随后,他的创作几乎都与书法、文字纠缠。从《天书》到《地书》,从《凤凰》到《桃花源》,纽约的艺术家惊讶他何以如此前卫,然而,徐冰“前卫”的背后,却是在向传统致敬。

徐冰的“出道”最早要追溯到1987年,那一年,他在中央美院一个小房间里以特有的耐心和技艺刻制了4000多个自创汉字,被命名为《天书》。后来,这套书被放在一个祭坛上展览,它的荒诞性在于:看起来个个是汉字,走近了却读不出任何内容。

 
徐冰从1987年开始创作的作品《天书》

初次遭逢徐冰的作品,很多人错愕,惊叹。老画家钟涵观展后请求徐冰给自己印一张天书,他要挂在书房里,给自己一个警觉——对阅读,对文化的警觉。

1990年,徐冰去了美国,一待就是18年。初次踏上异乡,徐冰自称“生活在西方文化和本身携带的中国文化之间的一个地带”,两种文化的交错“误读”对他的创造力是一个“增上”,以此为契机,他创作了《英文方块字书法》。

这是一套表里不一的文字,“戴着面具,给人彻头彻尾的中国汉字的面孔”,但是实际上,“里子”却是英文。

在美国演讲的时候,美国人问徐冰,你把中文变成了英文,是不是中国人特别不高兴?徐冰回答:中国人特别高兴,因为我把英文变成了中文。

如今,徐冰的英文方块字书法已被澳大利亚教育部列入IQ测验系统。

打破惯有的思维模式是徐冰的特长。“我们的思维都是懒惰的,喜欢用现有的观念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但是这种‘破坏’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电脑死机一样,在你重启之后,它就会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徐冰对创作有着自己的理解,“创造力并不是说你创造了一个东西出来,而是,你用一种新的具有独特视角的态度和方法,面对我们习以为常的领域。这个时候的创造力,才是真正的。”

《天书》之后,徐冰不断受到各国博物馆、当代艺术展览和艺术市场的关注,作品频繁参加大型展览。

1999年,由于他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成绩,徐冰获得美国麦克阿瑟科学文化基金会颁发的“天才奖”,成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

在徐冰看来,“好的作品一定要点到人类问题的命门。别人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如果你的作品有力量和足够好,别人绕不开你的作品。有点像下围棋,它的金角银边是很重要的一些点位,好作品是点到这点位上的。”

回溯这些年徐冰的作品,他的“点位”总是离不开中国传统。

2004年,徐冰在伦敦参展《9.11尘埃》,他将在世贸废墟现场收集到的一包灰尘在展厅内吹起来,灰尘自然沉降到地面,最后地面的尘埃中显示了中国禅宗六祖慧能两个著名句子的英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当时的情形历历在目,“我亲眼看着那两栋大楼倒下来,而且我亲眼看着第二架飞机撞到第二栋大楼里面。隔着河,看着这一切,感觉很像美国大片。”

9.11第二天早晨,出门的时候,徐冰感到莫大的触动,他的右手边,一直习以为常的庞然大物没有了,“我当时很明确地意识到,从今天开始,这个世界变化了。”

如何去面对这个事件,徐冰感到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他去了纽约的下城,收集了一包世贸大厦倒塌后的尘埃,当时并不知道该作何用,过了一段时间,慧能的名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启发到他,于是作品有了雏形。

最早,这件作品在英国威尔士的国家博物馆参展。当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尘埃从美国纽约带到英国威尔士,徐冰想了个办法,用女儿的娃娃做模子,像石膏粉那样将尘埃翻出人形,然后带着它去了威尔士,在那里,再把它磨成粉末,吹到展厅中。当年,这件作品在展览中独占鳌头,获得了英国的威尔士国际艺术大奖。

      1   2   3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7

经过几年的打造,侨洽会已经成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海外侨商事业发展,创造互利双赢的贸易交流平台。

更多>> 深度报道

侨商的北京机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从早期以海外工程承包为主要途径的大型国企和央企“走出去”,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海外投资的行列中来。

侨洽会:海外 ...

侨洽会旨在服务北京对外贸易,充分发挥海外侨务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促进北京产品“走出去”、海外优质资源“引进来”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