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王义:筑梦“蓝色大农业”


2014-02-25 16:50:45     作者: 王林强    字号: T|T    来源:

“海洋牧场系统工程”   

王义向笔者介绍了以“海洋牧场系统工程”建设“蓝色大农业”的主要生产模式。他表示,“蓝色大农业”,其目的在“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中使其效益最大化、污染最小化,使人工养殖产品品质达到与天然产品品质相同化,使区域海洋经济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由此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王义的“蓝色大农业”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蓝色大农业与蓝色大农业循环经济。蓝色大农业是从“大农业”中分离出来的“海洋农业”,大农业的特点是不仅对于一、二类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即植物的种植、动物的养殖,还更加注重第三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即微生物及小生物(各种菌类、原生生物及后生生物)类的利用与开发。

 
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听取王义董事长汇报

蓝色大农业正是基于第三类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才得益于海洋农业的产业化,由此,可以实现“海洋农业”即“蓝色大农业”的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蓝色大农业的生产过程,即是科学家们所预言的人类有史以来的“第六次产业化革命”,即以“微生物、酶、细胞、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工程革命”。

   “海洋牧场系统工程”的生产过程及运行由始至终的整体贯穿着NPCO等元素的循环体系;由低级供给高级的生物食物链。在海洋的立体空间中,人为制造各物种的菌藻共生系统,为原生生物及后生生物提供不同营养的底端至顶端的食物链网,由此为养殖动植物提供优良的生物饵料,其排泄物成为底端各物种菌类的营养源。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天然食品“粮食”。

二是海洋牧场系统工程,包括6个方面内容。

——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建设。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海洋牧场具有良好的海底鱼礁、海湾、浅滩和流畅的海流;海底由浅至深,最好有2050m深度空间(防止台风的影响)、以泥沙底为好。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的充分件:海洋牧场应具有天然或人工潮汐动态浪涌设施、各种有益生物菌群及菌床、各种有益藻类及原生生物群、足够照射到海底的天然及人工光源。

——海洋牧场养殖生产工程系统。人工建设海中适合于养殖物种的海面“浮礁”、海中“沉浮鱼礁”各种海底鱼礁;天然受损鱼礁及珊瑚礁的修缮。对于海中天然鱼礁的有效利用使之适合于养殖物种的生长、生存的洞穴及形状;设置声控投饵设施。对海洋牧场面积有效合理的利用,将设施投入在最佳位置;合理设置诱导定置网具。在养殖生产收获期时,将声控诱导网具投放在养殖物活动的场所可有效获取市场需求的规格尺寸的海产物,实现捕大留小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离岸式渔港码头。在大规模的海洋牧场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及保持活鱼的成活率,在远离岸边的海域中建设离岸式渔港码头,可使活鱼运输船及其设施安全可靠的操作运行;活鱼运输设施。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海产品的品质,采用将备有“封闭循环水系统”的活鱼水槽运输设备,可保证将活鱼捕捞后安全的送至岸边“基地”。采用真空水泵将其活品不受损伤的由船仓中传输到基地上的活鱼“暂养”设备中,以便分选及“活杀”加工。

——海洋牧场陆地续养加工配送管理中心。海洋牧场陆地分选“续养”中心。中心设有“封闭水循环养殖池”系统。可由管道接收活鱼,运送船只采用真空水泵将活鱼输送到输送管中,再由管道传输到“续养池”中,可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死亡问题。分选品种与规格。“基地”中设有若干个“续养池”,将不同品种及不同规格的海产品分类、分规格的“续养”,以便活鱼的销售与配送及“活杀”加工。销售配送中心。海洋牧场的生产与销售方式,以客户需求为收获的数量,为防止在天气不正常时不能出海作业的情况发生,基地“续养池”中常常备有一定数量的备品,保证供货,维护企业的商业信誉。配送过程有活鱼汽运、高铁、航空、活鱼船舶等多种方式,依据客户及路程远近供货数量而选择。

      1   2   3   4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2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中国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更多>> 深度报道

人口大国之困

30多年来,中国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单独二孩” ...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单独生育二孩政策,是过去十几年以来对计划生育政策重大的、战略性的调整,更是时代发展使然,它符合现阶段国情,并顺应了民意。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