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受益的孩子
学校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同时,教学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除了普通教室数量由原来的3间增长到13间,还增加了专门的音乐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用于电脑教学的电教室和英语教学的语音教室。
“有了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虽然课程设置和以前一样,但教学效果和质量都明显提高。” 中刚友谊小学教师吉安拉毛说。


工作环境和教育条件的改善,也使教师队伍越来越稳定。耿尕江永介绍说,学校最初只有5名教师,后来发展为震前的16名,现在已增加到47位教师。
新校舍的建成,最高兴的还是学习、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中刚友谊小学五年级学生多杰才仁清楚地记得他们第一次走进新校舍时的感受:“我和同学们楼上、楼下跑个不停,看见教室又大又舒服,兴奋极了。我们每天中午都在铺了塑胶的操场上玩耍,再摔跤也不会疼了。”
作为一名孤儿学校的校长,在耿尕江永眼里,这些孤儿既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的孩子。新学校盖起了室内洗衣房,寒冷的冬天,孩子们再不用在室外搞个人卫生;教学楼里通了暖气,孩子们再不用被烧煤炉呛得咳嗽。看到这些,耿尕江感到由衷地欣慰。
在学校的走廊里,挂着两张非洲风格的油画,耿尕江永说,这是去年学校主体竣工时,刚果(布)政府赠送给学校的。两年前,那场在细雨中进行的竣工典礼让耿尕江永记忆犹新。
“那天,刚果(布)外长巴西勒·伊奎贝专程来参加竣工典礼。他说,‘在我们的国家,下雨预示着未来的幸福和顺利。’我们身着盛装的藏族师生也跳起传统的‘依舞’,把最美丽的高原风情展示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耿尕江永说,“刚果(布)与我们的祖国远隔千山万水,但在我们遭受灾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将倍加珍惜这份情谊,怀着感恩的心,做好中刚友谊小学的育人教学工作,把非洲人民的深厚情谊传递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五十年真诚的友谊
刚果(布)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先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之一。今年是中刚建交五十周年,中刚友谊至今历久弥新。早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时,刚果(布)政府就向中国捐赠100万美元支持灾区重建。在刚果(布)的发展中,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和帮助其经济建设,改变了刚方的国家面貌。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正在援助刚果(布)修建长约500公里的一号国道,建成后将贯通首都布拉扎维尔和黑角两大城市。2012年3月14日,刚果(布)布拉柴维尔一个工厂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极短时间内,中国就与刚果(布)政府签署了协议,援建受损的街道。
“这才是真正的友谊,我们不会等有了钱才和朋友分享,中刚友谊可谓患难之交,我们建立友谊的时候两国其中任何一国都没有达到今天的繁荣程度。所以说,中刚两国之间的人民友谊从一开始就是非常真诚的。”刚果(布)驻华大使丹尼尔·奥瓦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