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福州:行走在坊巷之间


2014-02-13 09:32:44     作者: 卢悦宁 康凯翔    字号: T|T    来源:

庭院深如许

每次来到这三坊七巷里精致典雅的庭院,都不免暗自揣测每一个庭院主人各自的审美情趣,乃至抱负理想。

杨桥东路17号,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和爱妻陈意映的“双栖之所”。林觉民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成为绝唱。文中讲述了两人是怎样“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泪珠和笔墨齐下”,令人慨叹扼腕。后来,林觉民义无反顾的壮烈牺牲,又替孤苦无依的陈意映心酸悲伤。

 
刘家大院 图/杨建峰

其实童年的冰心也曾住在杨桥东路17号,这里的草草木木、花花石石、人人事事,孕育了她“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怜,人世间只有互助和匡扶”的冰清玉洁之心,后世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南后街这边的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总有温情在默默流淌,南后街另一端的另一处庭院,则蕴蓄了太多的壮志豪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流放伊犁前留赠家人的诗句,如今赫然悬挂于澳门路16号林则徐祠堂(纪念馆)的御碑亭外,或许是要告诉后人,林则徐这样的英雄,不只是以强力称雄,还是一个靠心灵而伟大起来的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原是林则徐题于自家书室的自勉联,如今这“豁达大度、淡泊守志”的精髓,亦成了这个城市所世代传承的城市精神。庭院里还留有许多林则徐过去生活痕迹,这些名副其实的静物,在空间表面、时间深处安之若素,束之高阁或展露无遗,接受后人的安排,也提醒着后人:存在并不是虚无,并不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面目模糊,烟消云散。

 
林觉民故居

还有许多地方令人驻足。衣锦坊的水榭戏台,其最先的主人郑氏,有着儒雅风趣和设计灵性,不仅使得整个庭院灵动起来,还增强了戏台上的美妙乐音。当年的水榭戏台热闹非凡,锣鼓齐鸣,如今早已曲终人散。这样的古迹不复往日的辉煌,好在,它们还能拥有无数的艳阳天和明月夜。

往回走,缓缓折出这长长短短的坊巷,现代化的“庭院生活”就近在眼前。书吧、咖啡吧、酒肆、银铺,无不竭尽全力地支配着最后残存的古意。

“城市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然而,城市不会泄漏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如是说。回头看看,往事无声无息。

      1   2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4-02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中国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