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


电影架起中意交流的桥梁


2015-01-28 09:12:18     作者: 刘澄子    字号: T|T    来源: 今日中国

当13世纪意大利著名商人和冒险家马可·波罗完成他的东游著作《马可·波罗游记》(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时,一定不会想到在7个世纪后的1982年,他记录中国各地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的故事会被改编成长达7个小时的宽荧幕巨作呈现在观众面前,并成为诸多第一的拥有者:中意合拍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部中外合拍片。

就在5年后的1987年,另一部由中意参与的合拍片《末代皇帝》一上映就惊艳四座,并一举夺得第60届(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九项大奖。“这一段令人着迷的故事(该片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语)”曾一度被各国观众评为最“中意”的电影之一。

中意电影的缘分也由此展开,以至于如今,快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使意大利电影人愿意以国际电影合拍领域中最宽松的政策与之进行合作。

意大利大使白达宁

“奖”的缘分

细数这二十多年来的中意电影交流,不能不提华人导演的“逐狮”历程。

1989年,当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凭借《悲情城市》将那座金光闪闪的金狮奖举过头顶时,威尼斯电影节的历史上第一次刻上了中国人的名字。此前三天,一家威尼斯媒体刊登了一则有趣的文章,惊呼:“哎呀,今年我们的狮子要讲中国话了。”这足以将台湾新浪潮电影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90年代,张艺谋带着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将金狮、银狮一揽入怀,同时也成就了“秋菊”的扮演者巩俐,使之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首位威尼斯影后。进入新世纪,《断背山》为李安的国际声誉锦上添花,成功捉得第62届金狮(2005年),两年后,《色戒》再次拔得头筹;2006年,贾樟柯凭借《三峡好人》首次擒狮,一举跃升国际知名导演,成就了华人导演连续三年问鼎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的纪录。

时至2014年,鼓励和认可电影创造性,尤其支持国家间的电影合拍项目的来自意大利的“吉洛·庞蒂科夫奖”来到中国,第一次花落中国电影人张恂身上,意在表彰其在推进中外合拍电影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而她,也正是中意合拍片《马可·波罗》和《末代皇帝》的亲历者之一。

“张恂一直积极致力于推动中国和意大利、中国和欧洲,以及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之间电影方面的合作,非常努力的让其它国家了解、认识中国,并促成国家间的电影合拍合作。”意大利驻华大使白达宁(Alberto Bradanini)为张恂颁奖时表示。

意大利大使白达宁为张恂颁“吉洛·庞蒂科夫奖”

中意电影相互“中意”

2013年,中意两国签署了新的电影合拍协议《中意电影合拍协议》,并在2014年通过了《中意电影合拍协议》的《程序》(实施细则)。这意味着只要是中意合拍的电影,就可以享有中意双重国籍。在中国,不受电影进口配额的限制,在分账比例上享受国产片的待遇,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而在意大利,合拍片可以享受税收和财政的优惠,获得一定比例的政府补贴,如果到意大利取景,还能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协调拍摄。意大利影视系统(包含影视协会、政府代表、各公有和私有公司)更首次联合,专门制定了“中国计划”,希望从政府到民间,与中国全面的进行影视合作。“这将意味着会给中意合拍电影带来非常多的机会,中意电影的合拍事业也将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领域和阶段。”意大利驻华大使白达宁曾表示。

与其它国家相比,意大利不是签订电影合拍协议的第一家,较之2010年中法双方签署的《中法电影合拍协议》和2014年7月中韩签订的《中韩电影合拍协议》引起的业界震动来说,中国和意大利签署的《中意合拍电影协议》,在当时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究其根源,不无与近年来意大利电影发展的停滞不前有关。2013年,一支由行业和政府人士组成的意大利电影代表团访华时就遗憾表示,由于种种原因,昔日的电影王国意大利近年来缺乏高水准的电影作品,以致于在中国电影市场突飞猛进的这十年,意大利电影在中国市场上销声匿迹。

而就在“吉洛·庞蒂科夫奖”颁发的几天后,中国电影局通报了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表现。2014年总票房296.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15%,与其他国家10%以下甚至负增长相比(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美国2014年总票房同比下降5.3%),中国电影市场足以吸引世界的目光。

“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让意大利电影人感到震惊,我们希望能到中国一探究竟。”在2014年威尼斯电影节首次举办中国电影主题论坛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Maurizio Sciarra就直白的表示,“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好故事,但需要找到投资来完成制作。”显然,意大利的金狮“醒了”,他们看上了中国的投资和市场。

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合作资源,在合拍协议中,意大利方面只制定了一条“意方需投资占比最少20%”的条款,在主题、拍摄地及人员占比等其他方面毫无要求,这几乎是国际电影合拍领域中最宽松的规定。

“现在,中国是全世界范围内非常流行的一个国家。任何跟中国有关的故事,或者跟中国进行合拍的,都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两国的交流,进行更加深入的互相了解,能够寻找到更成功的一些合拍的题材。”意大利驻华大使白达宁说。

电影成为中意交流的桥梁

“我敢肯定的是,未来将会有很多意大利、欧洲、美国等国家的电影制作公司来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我坚信这是未来的道路,所以现在我们就要开始推动它。”白达宁对于签署《中意电影合拍协议》及《程序》(实施细则)表示,“据我所知,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电影剧组在中国和意大利启动并开始拍摄、制作电影了。”

“我希望两国在电影行业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中国在意大利是非常流行的,很多意大利人也非常希望看关于中国的电影,同样的,我也希望中国人关注意大利。因此,电影可以是一个桥梁,一个非常重要的能让两国人民互相了解、推动多元化认知的桥梁,不仅在双方共同创作的电影方面,还在于更高的文化层面,比如: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悠久宏大的历史,两国的语言等。”意大利驻华大使白达宁表示,“这是非常好的,这将会吸引每一个人去参与,也将会产生和促发一些协同效应。中国是一个大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

无疑,中意电影交流为文化的持续交往搭建了平台,也将会进一步促进双边经贸和政治关系的发展。“世界对中国感兴趣的地方是多方面的。中国现在非常火,因为它在世界上占据重要的经济地位,同时,在政治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看来,今天的中国是有能力激发出更多的能量去推动合作和聚拢各国的。”白达宁说道。

在线订阅

在线试读 杂志订阅

今日中国 2015-01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纵观全年,中国政府致力改革决心坚定,举措果敢。2014谢幕,2015起航,新常态,新挑战,转型进入攻坚战,改革进入深水区,盘点这一年的中国大事,可以探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脉络。

更多>> 深度报道

2014盘点中国 ...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改革的“大动作”。

全面深化改革 ...

2014年,在中国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莫过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此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