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瑞兴学习书法,是从9岁那年开始的。那一年,他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父亲交给他一本已经发旧的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对他说,二年级了,该练练字了。钦瑞兴顺从地接过字帖,在他看来,这只是自己学习中“必须”的一个内容,从此,他开始了近50年来从未间断的书法练习。后来,钦瑞兴知道,那本字帖是祖父用卖口粮的钱给父亲买的,父亲传给了他。直到今天,他还小心地珍藏着那本纸页早已发黄的字帖。


上高中时,钦瑞兴已成了全乡镇的书法“名人”。在“文革”时期,每当有政治宣传或者公判大会之类的活动,镇里都要请他到墙上写宣传标语。那时候,他身高刚超过1.50米,要站在高高的木凳子上才能书写自如。钦瑞兴每次写标语,都会引起群众围观:这么小的“孩子”,字怎么写得这么好!每次听到这种赞叹,钦瑞兴都会小小地自豪一下。但到高二时,钦瑞兴遇到了班主任李定华老师,这才对书法有了真正的认识:书法不仅仅是把字写得漂亮,还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承。李老师不仅悉心教他练习隶书、新魏碑等字体,还指导他大量阅读古典文学诗词作品,为钦瑞兴走上书法之路奠下了坚实的基础。1970年代,中国的书店都无古帖可买,李老师把自己珍藏的米帖借给钦瑞兴。钦瑞兴蒙着字帖双钩填涂,反复临写。
1991年是钦瑞兴学习书法的转折点,这年底,他正式拜著名书法家王健生先生为师,书艺快步提升,书法作品也开始逐渐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那时候,他还报名参加了首届中国书协培训中心高级班学习,期间,他的书法作品连续两次入选汇报展,进入了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评为优秀学员。艺术水平的提升,更激起了钦瑞兴强烈的学习兴趣:1991年底的一天,钦瑞兴请朋友用拖拉机运了满满一车的宣纸用于书写练习,那一车纸,他用近6年时间全部写完,仅废纸就卖了数百元,此举被当地村民笑称为“书痴”。
强烈的热爱和辛勤地付出,使钦瑞兴的书法作品频频获得中国各类奖项,作品也被中国各地的机构和个人收藏。
在提升艺术水平的同时,钦瑞兴还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书法公益事业:为高新区书法美术摄影协会的建立、苏州全国书法名城的申报等一系列活动,做出过重要贡献。